浅谈运动性疲劳的成因

2015-09-10 07:22刘永浩
考试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疲劳成因

刘永浩

摘 要: 疲劳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变化现象,如果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恢复而使疲劳累积导致疲劳过度,或者当发生运动性疲劳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使疲劳程度加深,导致力竭,就会使运动性疲劳变成一种病理观象,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词: 疲劳 运动性疲劳 成因

运动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一次性强有力的负荷或持续运动负荷后,靠应力集中的运动器官(关节、韧带、骨骼、肌肉)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脏器和调节功能下降、能量不足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性、功能性的变化为特点的导致运动负荷器官功能下降、感觉不适、能量缺乏和代谢产物堆积等现象。根据超量恢复理论、应激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运动水平的提高就是“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一个超量恢复的良性过程。

1.产生机理

因为运动时有不同强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疲劳机制是不同的,因此,对疲劳的产生机制有以下学说。

1.1“衰竭学说”

认为疲劳的产生主要是运动过程中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引起的。

1.2“堵塞学说”

认为疲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堆积而又不能及时消除,从而影响体内的正常代谢,造成运动能力下降引起。

1.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认为人体在运动时,由于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引起内环境稳定性发生失调而引起疲劳。

1.4“保护性抑制学说”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的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大量的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使其长时间的兴奋导致消耗增多,为避免进一步消耗,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抑制过程,这对大脑皮质有保护性作用。

1.5“突变理论”

认为肌肉疲劳是能量的耗竭,力量和兴奋性下降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三维空间关系突然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即疲劳是存在不同途径的逐渐衰退突变的过程,形如一条链的断裂现象。

1.6“自由基学说”

认为运动时,氧自由基—脂质的氧化,内分泌调节机理下降,保护性抑制等方面综合地对运动性疲劳进行解释的。

上述几种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假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观点,运动性疲劳是体内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必须综合分析和认识,消除运动性疲劳必须根据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运动者个体差异等因素采取恢复措施。

2.不同运动练习时疲劳的原因

不同形式的运动练习的疲劳机制不完全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2.1无氧练习

在进行无氧强度练习时,需要高位神经中枢更多的激活支配工作肌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并保持高频率的神经冲动,这种紧张的神经活动仅能维持数秒钟。另外,磷酸原的消耗特别迅速,CP含量在极量无氧强度练习结束时下降80%~90%。因此,中枢神经和神经肌肉装置功能的下降和磷酸原的耗竭是该练习的疲劳原因。

2.1.1近极量无氧强度产生疲劳的原因除与极量无氧强度练习相同外,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堆积、pH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2.1.2极量无氧强度练习时肌糖原无氧酵解供能占较大比例,因此肌肉和血液中乳酸堆积pH下降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氧运输系统的功能限制造成供氧不足,也是疲劳的因素。

2.2有氧练习

2.2.1在极量和近极量有氧气强度练习时,产生疲劳的原因主要是氧运输系统工作能力的限制,致使工作肌供氧不足。另外,乳酸的堆积、pH值下降也是引起疲劳的因素。

2.2.2在亚极量有氧强度练习时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是肌糖原和肝糖原消耗。

2.2.3在中等强度有氧练习时肌糖原和肝糖原大量消耗,致使血糖降低,这样以血糖为唯一能源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受到影响。另外,该练习会导致体温增高,为增加散热,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工作肌的血流量减少,结果工作肌供氧减少引起肌肉疲劳。

2.2.4小强度有氧练习引起疲劳的原因与中等强度有氧练习相似,区别在开小强度有氧练习时疲劳过程发展较慢,且多半是消耗脂肪,未完全氧化的脂肪分解产物进入血液。这可能也是疲劳的重要原因。

3.其他练习

在球类运动中技术动作的不断变化是加深疲劳的重要因素。进行习惯的、自动化程度向的、节奏性强的动作不易疲劳,而如果精力高度集中和运动中动作多变,则较易产生疲劳。另外,缺氧也是引起疲劳的因素。

在静止用力时,来自骨骼肌的神经冲动,对大脑皮层细胞进行不断冲击,以及为维持肌肉的紧张状态神经细胞要不断地向肌肉发送大量冲动,其结果是使神经细胞处于持续兴奋状态,促使疲劳加深。此外,肌肉静止用力时血液供应减少,由于憋气过多心血管系统功能也会下降。

参考文献:

[1]王步标,等编著.人体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教材编写组编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体育保健学.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疲劳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