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开梅
摘 要: 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可以从通俗性、针对性、难易适度、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提问频率、提问时机等方面巧妙设计问题,准确、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热情,激发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所提问题要准确,通俗易懂。
教师的提问如果在概念或内容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混乱,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与教师的本意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准确性,答案要明确,语言简明,措辞准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一听就知道该回答什么。
二、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课堂提问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每一问题都要问到点子上,切忌不分主次轻重,而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
三、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
提问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的提问如果过于深奥,则显得高不可攀,学生不知所云。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人面临问题情景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当问题解决错误或失败时会引起苦恼,可能阻碍进一步的智力活动;当解决的问题得到肯定时,就会产生喜悦和自豪感,这种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励人完成更艰难更复杂的任务,因此数学任务的完成要尽量“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后都能解决。
四、所提问题要有层次性。
学生:在划红线的项中,所含字母相同,都是x,y。(这是学生最先发现的特征)
教师:但是,第三项-2xy中所含字母也是x,y。
学生:划红线的项的次数相同,都是3次。
学生:划红线的项中,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
这时,对同类项概念的两个本质特征的概括已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层层提问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新知识。
五、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最困惑的认知焦点上设问,在学生的思维定势或思维缺陷处设问,把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在讲授平行线定义时,学生对平行线的两个特征之一——“在同一平面内”难以理解且往往容易忽略。因此,在引出平行线定义之后,应当提问:为什么定义中对平行线要加以“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制呢?接着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空间中找一找有没有两条直线既不相交又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实例或模型,学生一旦发现或意识到这种实例,就必然对平行线概念的两个本质特征缺一不可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所提问题要有趣味性。
提问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但枯燥、平淡的问题味同嚼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长期如此,还会使学生感到厌烦,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在讲数的乘方时,如直接问2是几位数?学生对此并不关心。若换一个提法,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某人听到一则谣言1小时内传给2人,此2人在1小时内又会分别传给2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个千万人人口的大城市吗?”起先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通过认真计算,发现的确能传遍。问题出人意料,但结果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问题最能让学生跃跃欲试,又能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七、所提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问。
不少教师存在偏向心理,经常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智力、能力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其他经常被遗忘的学生则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共同进步。
八、提问的方式力求灵活多变。
问题难易不同,目的不同,发问的方式也不同。课堂上课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提问,如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等。若方式过于单调,就会使学生乏味、反感。如讲授“有理数除法”时,总是问:“什么叫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满堂直问,学生不愿回答。可以换一种方式问:有理数除法与小学除法有什么异同,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有何关系?这样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会积极回答,达到提问目的。
九、注意提问的频率。
有的教师只在上课开始几分钟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松懈,形成惰性。因此教师应注意把问题分配均衡,把讲授和提问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一张一弛,确保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十、提问后要适当停顿,留有余地。
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一般需要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才能完成,所以思考需要时间。因此提问后要稍加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和体现。
最后,提问时还应注意把握时机。并不是一堂课上任何时候提问都有同样的效果。适度的提问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产生克服困难探求新知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恰到好处地把握提问的时机,达到提问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实际上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灵活、新颖的问题情境,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营造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释好疑,解好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