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璇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昆山市区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是非判断式提问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对昆山市区各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中是非判断式提问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教师运用这类提问的四个主要目的:一是集中教学中幼儿注意力;二是推进教学进程;三是增强发展较慢幼儿回答问题的自信;四是进行课堂管理。但是纵观教育理论界,对此类提问的评价往往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不适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针对此矛盾,进行原因分析,同时为教师运用此类提问提出预见性建议:提问次数不宜过多,注意把握“度”,适可而止;找准教学时机,适时适地提问;注意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变化提问时的语音语调;善于将这类提问与“为什么”相连,从而提高这类提问的课堂价值,扬长避短。
关键词: 是非判断式提问 有效性提问 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动力来源于内部矛盾斗争。苏格拉底“产婆术”的第一步“讽刺”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1]。我国孔子也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使幼儿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幼儿求知欲,启发幼儿思维,从而发展幼儿智力。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对提问的研究不计其数,教师、学者从不同角度将提问分类,类型很多,这些不同的提问类型以其特殊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不同作用。从回答的思考方式分,有六种类型提问:复述型提问,从思考价值的角度讲,这类提问着重于语言上的理解;演绎型提问,要求幼儿答出具体表现,思考价值大于复述型提问;概括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型提问,让幼儿分析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自答式提问,主要作用是把幼儿带入思考的情境。教师考虑教学流程中时节、环节的不同需要,采用相应的提问类型对幼儿进行发问,以实现教学活动目标。
从教四年期间,我观察并且详细记录了二十节活动课,从记录中发现类似“西红柿的营养好,我们要不要吃?”这种是非判断式提问的使用次数最多。例如某中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22个提问中,有12个是非判断式提问,6个是探究式提问,2个为演绎式提问,2个为分析式提问;大班语言活动《会变颜色的房子》,32个不同提问中有16个是非判断式提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使用而且有时会高频率地使用这类提问。
然而,当前教育理论界普遍认为:像“好不好”、“行不行”、“可以不可以”这类是非判断式提问不适宜在幼儿教学中运用。例如《幼儿园教学艺术》中提到是非判断式提问过于简单,幼儿不假思索也能对答如流,使幼儿思维处于停滞状态[2];《教育导刊》2004版第1期,学者马仲红发表的《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问题及对策》中提出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这类提问,幼儿不假思索的回答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3]。
理论上,评价是非判断式提问对幼儿发展不利,教学价值不高,不适宜作为幼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类型。但是从对昆山市区幼儿园教学中这类提问的运用状况看,大部分教师会使用这类提问并且使用频率很高。理论与现实教学中的矛盾引起我研究的兴趣,因此想通过研究调查,对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原因,为今后实践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提供参考依据。
教师是教学中提问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作为提问的主体,教师对提问理论的研究和了解,对提问技巧、形式、设计等的掌握,直接影响提问作用的发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是非判断式提问在幼儿教学中是有价值的,但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是非判断式提问的教学价值,提高这类提问的有效性,避免这类提问本身的缺陷,关键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态度和做法。针对教师对是非判断式提问的看法和在课堂中具体操作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我提出以下预见性策略和建议。
一、关注理论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待自己教学的态度,采取教学措施的根源。调查反映,昆山市区的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师应树立进步的教育理念,关注教育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跟上时代步伐。在这方面,幼儿园应尽量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加强教师对是非判断式提问的理论认识,肯定和运用这类提问的同时,了解此类提问的缺陷和不足,找出自己在运用这类提问时的问题,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尽量避免让幼儿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回答等负面作用。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实际课堂教学为关键,全面辩证地看待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
二、讲究提问技巧,提高是非判断式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问次数不宜过多,注意把握“度”,适可而止。
从幼儿心理学角度看,根据强化理论,幼儿各种学习行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强化和鼓励,在一系列活动中,教师的行为构成三方面的活动,即组织、激发和反应[4]。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各环节的新颖,有趣,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系。处于中心地位的是“激发”,对于提问,若是长时间重复同一种提问类型,刺激单一,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5]。在对昆山市幼儿园教师二十节教学活动的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频繁使用是非判断式提问,例如中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22个提问中,有12个是非判断式提问;中班科学活动《弹性》26个提问中,14个是非判断式提问;大班语言活动《会变颜色的房子》,32个不同提问中有16个是非判断式提问。虽然活动开展顺利,但是孩子情绪越来越低,到最后的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好不好?”,孩子几乎没兴趣回答。对于是非判断式提问,由于它要求简单,幼儿不需要花较多时间的思考,提问次数过多极易引起厌倦。教师要把握好提问次数,适可而止,保持孩子对提问的新鲜度,激发情趣。课堂管理过程中,如果频繁提问这类问题,对幼儿刺激单调,则不仅不能达到管理课堂,使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反而会使幼儿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阻碍课堂教学的开展。
2.根据课堂情境,找准时机,适时适地提问。
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提问的文字形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出问题的情境[6]。对课堂管理,根据当时课堂实际情境,找准提问时机,提高是非判断式提问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总有幼儿做些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和其他幼儿说悄悄话,小手动来动去,摸摸书,碰碰椅子,或是偏着头,张望着教室外的天空。遇到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分散注意力的状况,教师可以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小朋友的眼睛有没有找到老师?”以引起幼儿注意,继续教学活动。从问卷和访谈中看出,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大多是为了集中幼儿对教学的注意力,这是非判断式提问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一价值,充分发挥这类提问的管理作用,针对教学内容的这类提问尽量少用“好不好”“是不是”,要求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较少,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不要求幼儿说出所以然来,幼儿往往机械地应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扬长避短。
3.把握提问对象的形式,集体提问和个别提问相结合。
从问卷分析结果看,大部分教师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一般针对全体幼儿,针对个别幼儿的占2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提问对象形式相互结合,以达到管理课堂、推进课堂教学的目的。比如当大多数幼儿在专注上课,只有少数几名幼儿思想开小差时,就不需要对全体幼儿进行是非判断式提问,提问直接针对那几个不遵守纪律的幼儿,迅速将他们“拉”回教学中来,避免对其他幼儿造成干扰。如果教学进行到最后部分,则由于时间较长原因,多数孩子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提问就可以针对全体幼儿。
4.变化提问语音语调,故意让幼儿出错,激发探究的欲望。
提问的有效性,有时取决于提出问题时语音语调的变化、词句重复及词的选用[7]。教学活动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因素。提出是非判断式的问题,可以对语调进行修饰,比如用古怪的语气提问、用神秘的语气提问,吸引幼儿注意。
另外,教师可以故意设下让幼儿犯错的陷阱,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毛毛虫》的教学中,一名幼儿告诉老师说“毛毛虫是知了的宝宝”,教师清楚孩子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其他幼儿不知道正误,这时教师可以故意问:“他说的对不对?”受教师的误导,幼儿会顺水推舟的回答“对”、“不对”,老师反驳幼儿回答,幼儿一下被吸引过来,表现出想探究欲望,对幼儿思维有一定启发。
5.善于将这类提问与“为什么”相连。
很多教学理论评价是非判断式提问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幼儿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为了弥补是非判断式提问在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可以将这类提问与“为什么”相连。比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中提问:“长颈鹿是不是一个好心的长颈鹿?”“是”,幼儿答道,教师紧接着问道:“那为什么说它是好心的呢?”这样引起幼儿进一步思考,而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回答“是”与“不是”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7.
[2]董素艳.引发思维的提问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6,3:16.
[3]马仲红.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问题及对策.教育导刊,2004,1:18.
[4]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30.
[5][美]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Williams.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45.
[6][美]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09.
[7][美]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