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矫正策略

2015-09-10 07:22喻晓杰
考试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

喻晓杰

摘 要: 现代健康概念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通过全面观察、调研和分析,明确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索相应的矫正策略,以期让学生修身养性、健全心智,成长、成才、成人。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矫正策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升学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育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关注,导致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潜心探索相应的矫正策略,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生理、心理真正成熟的时代新人。

一、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出于专业研究和教育指导的需要,笔者以多所中小学为蓝本,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1.学习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尽管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传统考试制度依然左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学生不仅要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一些家长还给学生开“小灶”,各种奥赛班、英语班、钢琴班、特长班挤压学生本来就很少的自由时间,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加之父母对子女给予过高期望,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和学习焦虑性过大,总担心考试会失败,一旦考试失败,就显得精神恍惚、烦躁不安、灰心丧气,情绪萎靡不振。

2.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问题。

心理素质客观存在于学生个体中,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缺憾有以下体现:①生活主动性低。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学习到生活,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养成被动接受的心理习惯。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少有主动意识,自我控制、自我选择能力欠缺,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该干什么。②社会适应性弱。同样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过分关照,一些学生对社会环境处于适应不良状态,习惯在熟悉的环境下学习、生活,一旦环境改变,或出现不顺利的事情,应变力和耐挫折力便不足。③情绪稳定性差。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多变期,一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调节机能较差,喜怒无常、任性固执、情感不定、意志薄弱,偶尔还会出现偏激意识和行为。

3.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一些中小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不合群,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意识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不能承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少数学生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玩电脑游戏、刷手机几乎成为他们的全部精神寄托。

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正策略

为了有效矫正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要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化、制度化,有条不紊,持之以恒。

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要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首先要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使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预防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必然选择。其次建立由校长负责、学习部门领导分工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制订一整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运行。最后强化监督检查,运用科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恰如其分地评价,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科学有序、高效稳定的发展。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都要明确自己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承担的重要使命,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潜心探究在本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措施,实现教学的知情统一,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陶冶,把心理偏差消灭在萌芽之中。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学习热情,强化心理品质训练。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唱唱跳跳等学生喜欢的活动,舒缓学生的紧张心理,引导学生的情感宣泄。体育教师则可以在体育项目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调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自我完善,这就需要强化对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调节的指导。①让学生掌握调整心理状态的科学方法,包括通过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找人倾诉、听音乐、阅读等。②让学生明确挫折和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会辩证地分析每一件事情的利弊,坦然面对沧桑与磨难,保持乐观向上、达观大度的精神状态。③举办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讲座,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辅导,对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对个别存在认识、情绪、意志、人格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

4.家校合作,共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家庭和学校是中小学生成长的两个主要空间,家校合作,共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缝对接的重要举措。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开设家长学校、教师家访等方式,使家长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尊重、理解子女,多和子女进行思想交流,重视对子女精神生活的引导,增加家庭精神文化投入,注意锻炼子女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培养子女的独立人格。在家校合作中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致性,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合力。

直面问题,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格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探索化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文世荣.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及教育策略.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

[2]薛有军.未成年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矫正对策.广西教育·中教版,2013(14).

[3]刘文娜.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与矫正对策研究.教育界,2014(32).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