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诱思探究,提高地理课堂实效

2015-09-10 00:49陈建金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交角创设情境

陈建金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高低。笔者认为深化诱思探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提高地理课堂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适当的教学情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引子,还可先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学媒体在创设教学情境上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应用网络、多媒体、投影仪、漫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在“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因素”教学中,先播放“商店里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动画,当滑稽的语言和为商品竞争的画面在屏幕上出现时,学生表现出极大兴奋,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原料、燃料、市场、劳动力、技术、科技、环境、交通等因素对工厂布局的影响。在他们认真地欣赏完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1)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因素有哪些?(2)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大家纷纷讨论,课堂气氛既轻松又热烈。这样应用多媒体自然而巧妙地创设了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究兴趣,效果非常好。

还可以以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的主动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问题具有启发、诱导、寓意等作用,用“悬念”创设生动情境,有助于培养兴趣,启迪思维。例如:教学“(地球)昼夜更替周期是24小时”这一内容时,采取层层设问的方法:①昼夜更替与晨昏线的更替有什么关系?②晨昏线的移动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有什么关系?③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是多少?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得出“昼夜更替的周期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相一致:昼夜更替周期不是一个恒星日”的结论,促进学生对“太阳日是昼夜更替的周期”领会和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昼夜更替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教师导演,学生演示和讨论,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

高中地理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应当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这些问题,以便用简便易行的活动解决。例如,“黄赤交角的变化将引起地球上五带的怎样变化?”这一难点,涉及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空间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它的解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凭借一般的思维方法大多数学生不容易接受,如果安排适当的课堂活动,情况就不一样了,难点可以变得很容易。我在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时,以北半球为例,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北极点。再把黄赤交角和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的度数关系式写在黑板上;另外抽出甲乙两位学生分别代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站在黑板前相应的位置准备演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的变动。接下来把黄赤交角的变化分成三种情况研究,老师只起指导作用,讨论、分析、演示均由学生完成。(1)黄赤交角不变时,由学生指出甲、乙纬度的度数和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并记下甲、乙的初始位置,以便后面比较使用;(2)当黄赤交角变大时,由学生根据关系式分析判断甲和乙分别应向左或右稍稍移动,以他们新的位置看热带、温带、寒带大小的变化情况,得出正确结论后教师再让甲乙回到其初始位置;(3)黄赤交角变小时,再让学生分析判断甲、乙移动的方向和比较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并且记得准,掌握得牢固,过后即使忘了自己也很容易再推导出来。这个活动用时短,很容易进行,少数学生演示,多数学生参与分析判断和归纳,使复杂的问题变成了一般性问题。不但难点得到有效突破,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以学生演示的方法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等,教学效果都非常好。

三、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发挥群体效应,缩小个体间差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广,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基础又有较大不同,所以课堂中的一些问题被学生接受的情况就有一定差异,为了缩小这一差异,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并发动学生展开讨论,给他们提供相互交流和补充的机会,发挥群体效应,缩小群体间差别,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巧妙的活动,例如学习城市热岛效应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城市的市长,从城市环境角度考虑,当布局城市绿化带和对空气有污染的工业时,应当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经过一番争论和讨论,大家会得出一个一致性的正确答案。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热力环流中,地面受热其低空和高空分别形成的低压和高压,这两个气压究竟哪个气压高?”“热力环流中,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等,经过讨论,效果很好,大家都能理解并学到很多扎实的理论知识。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以“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地理课有难易之分,对于一些难度小又便于自学的内容,老师如果按一般的教学模式授课,则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课堂气氛显得低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若老师在要求学生对课文自学的基础上,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进行课堂表演,以表演反映主要知识内容,则教学效果自然截然不同。例如:在学到“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时,我先让学生自学10分钟,然后按照“经验采访”的形式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经过讨论准备后,每组推荐三人,分别饰演亚洲水稻种植业农户户主、商品谷物农业农场主、潘帕斯草原上的牧场主和外来学习经验采访者。按顺序三人一组上讲台表演,采访者向三位主人采访经验,三位主人分别向其介绍所经营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或区位优势,其余学生则作为观众在下边“观赏”他们的表演。四组表演结束后,大家评比出最佳表演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演者精心,观众们细心,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每组演员表述的主要内容都是课文中的重点,四轮表演结束后,本节的知识点已经为同学们所掌握。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但学习了知识,而且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活动,知识才能有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实践、演示,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进而有效高效解决课本中的疑难点,其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的钻研程度和所设计活动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巧妙性。要使每堂课都能达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多思考、多探究、多交流、多诱思。

福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编号:FJJKXB13-198。

猜你喜欢
交角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跨断层埋地连续管道最佳管线-断层交角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轴交角误差对内齿轮刮齿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曲面上的一般变换与交角*
三维斜交角联锁织物结构的快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