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5-09-10 07:22张丽霞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黄河颂想象力素质教育

张丽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材设计理念更合理、科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适度拓展、延伸教学活动,真正使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素质教育要突出文化教育

新课程改革设计的语文教材内容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可以说涵盖社会、自然、人与自我等领域,汇聚灿烂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引领自然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还引入许多文学巨匠的深邃思想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新课改以前不能比拟的。如初一语文《斜塔上的实验》介绍伽利略不惧权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朱自清《春》中的美丽画卷;还有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船的欢腾,中秋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悠然不尽的意境,春节合家欢聚、火热喜庆的场景,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华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还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及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课程语文教材丰富的文化既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又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实现学生人格完善,体现课程价值与功能。

二、语文素质教育应注重创新教育

首先,培养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因此教学中要适时鼓励学生不惧权威、敢于质疑,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把创新教育理念变成自觉的教育行为。如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贯穿课程始末。我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并整合,然后稍加指导。课上他们主动承担起背景介绍任务,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对作品的理解,不仅解决知人论世、走进作品的问题,还能使他们根据实际合理质疑,提出更多富有见解的新问题。这样使我们课堂由传统老师讲、学生记变为学生主动学、师生交换意见的创造性教学新模式。

其次,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良好学习习惯包括专注倾听、善于阅读、表达与交流及时笔记、写作等方面。培养学生思的好习惯,勤思考,敢于求异。未来创造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现在求异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培养学生做的良好习惯,善始善终地完成读、听,说、写、思,不半途而废,不虎头蛇尾,为创新奠定基础。

例如我开始准备《黄河颂》这节公开课的时候,便打定主意使这节课的含量尽量高些,不能因为公开课而改变语文教学的承接性,让学生脱离原本轨道而“上演”一节课,所以我依然从“听”入手,使学生走入《黄河颂》。师生共同在黄河水奔流的声音中聆听《黄河颂》,让学生在经历听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自己的情感。接着就是“说”,说即交流,指导学生收集关于母亲河的相关资料,再与文本进行交流,从中体验作者的积极情感。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课堂十分活跃、精彩。同时指导学生阅读,从初读、细读到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增强自己的情感,为“写”奠定基础。学了新课一定要有所得,写出来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难得良机,也是所谓的知识化能力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母亲河进行具有创意的加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语文素质教育要体现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进行创造性学习与探究活动的重要素质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要体现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点已被证明。想象不受时空限制,给予人自由的翅膀和无限的遐想,让人陶醉、幸福与满足。如《春》这篇散文是现代杰出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对春天特有景物、意境的优美描写,文中有诗、诗中有画,“春雨图”中对春雨特征的描绘“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巧妙地把作者的想象融入画面中,丰富写景的视觉感,开拓美的意境,使文章不仅增添了文采,更体现了艺术魅力。还有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这样描写雪后山景的:“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鬃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一想象加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济南冬天雪后的秀美景色,这样的想象在新教材中比比皆是。在教学《黄河颂》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作者饱满而真挚的情感中体会想象的魅力,让学生学习想象之于情感升华的功效,收到很好的课堂实效。

总之,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已有经验,挖掘课程资源,适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黄河颂想象力素质教育
黄河颂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朗读教学初探
黄河颂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