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做自己生活的导演

2015-09-10 07:22袁雅芬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

袁雅芬

摘 要: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正是陶行知老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行知”教育理念,而它又与“人人都是纪录者,人人都是演员”的微纪录片活动的主题不谋而合。这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生活”展开积极的创新。本文以中职生主动参与拍摄“微纪录片”这种新兴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其利用课余时间运用现有手机、电脑等简易通讯媒体设备,纪录当下现实社会生活的点滴片段和时代生活的人物、事件、故事。在拍摄画面场景和设计解说旁白的过程中,通过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深度的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思考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陶行知老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行知”教育理念在“微纪录片”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关键词: 微纪录片 时尚元素 融入生活 学以致用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自己和亲人朋友就是全部的演员。台词和所有的情绪都即兴发挥,经历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也分享诸多惊喜与感怀。记录下来,可以是文字、照片、视频,当然也可能是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纪录片。目前,微博、微信和微电影是中职生最喜爱的交流媒介,而微信微博仅仅是一种为了简便、快捷地分享或发送一些图片文字、语音短信、视频等的即时通讯工具,微电影的流行虽然吸引了众多中职生的注意,但它讲究艺术性、文艺性及专业操作能力,所以观看他人成果多于自己创作,这些都不能足以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中职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应时而生的微纪录片就像给中职语文教学打开了“主动参与,做自己生活的导演”的一扇窗户。

一、积极革新课程内容,吸纳“时尚现代”的教学元素。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总是以讲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极易产生厌倦。其实,当今的语文已与电影、视像、音乐及场景选配等媒体结成了密不可分的亲缘体,若能在教学中加以恰当运用,则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拓展了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空间,给视听、说话、阅读、写作等提供了足够便利。利用现代时尚的网络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有丰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土壤。中职教师要积极革新课程内容,力图使课程内容尽可能地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吸纳学生喜爱的“时尚元素”,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是一个既属高中阶段又不同于普高学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学习任务比较轻,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较多,而手机、电视、电影、网络等现代化信息媒体更是给他们的娱乐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很自然会接触一些时尚的“微纪录片”。

微纪录片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一种影像趋势,是一种信息时代新兴的声画兼容的艺术形式,它采用新闻、现场录播方式,精炼、短小的影像篇幅和内容,以点看面,细微的生活点滴,反映生命状态和社会现实,具有真实性、新闻性、艺术性、原创性和草根性的特点。微纪录片拍摄时间节省,制作费用低廉,适用于电视、网络、手机、媒体传播,一般时长5-25分钟。这些特点给中职生主动参与拍摄微纪录片带来了极大便利:现代中职生大多都拥有智能手机、相机、电脑等简易通讯媒体设备,它们都带有摄像功能,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也经常会拍拍照,录录像,在同学中交流分享,有时甚至会上传到网上,因此他们对拍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教师再加以点拨,深入了解拍摄制作技巧,学会镜头的切换、组合,就可以磨枪上阵了。

也许在语文教学中曾有老师关注过“博客”“QQ群”“微信”等媒体传播手段,并把它们作为一种新型的师生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但很少有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到“微纪录片”的元素,激发学生亲自动手拍摄和创作“微纪录片”的兴趣,把娱乐和学习结合起来,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因此值得我们研讨探索。

二、整合优化教学资源,采用“融入生活”的教学方式。

中职教师要全面系统地分析中职语文教材知识框架,整合优化其他教学资源,采用“融入生活”的教学方式,形成不同方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手体验、主动构建的行知课堂。在各种新媒体不断诞生发展的今天,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微纪录片已成为当下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诠释“人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纪录者”的概念。即人人都是纪录者,人人都是演员,人人都是编导,人人都是观众,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草根影像”。“微纪录片”往往能够在细微处见精神,于生活中发现爱。生活即教育,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味实践,让社会生活的气息渗透进教育教学,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自我意识强烈,敏感天真,对未来充满幻想,通过拍摄微纪录片活动为学生提供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的机会,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

微纪录片是一种难得的优质教学素材,微纪录片重在“细微、真实”,不一定要有生硬的说教和宏大的主题描述,只需展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场景。教师要搜集有关微纪录片资料,学习其在题材内容、创作方法、基本语言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它与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的异同点,并通过组织中职生观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微纪录片作品,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充分肯定其拍摄成果,在小组、班级、学校交流分享作品创新理念,宣传推荐优秀作品,增强其成就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定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即创设情境,选择确定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能运用“微纪录片”的教学模块和具体内容,能围绕特定专题进行拍摄,并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鼓励放眼世界、开拓进取、关爱社会,培养责任意识。如可以分为“人物类”、“商品类”、“风俗类”“旅游类”,也可以划分为“讴歌时代”、“关注环保”、“保护弱小”、“提倡法制”,等等。既可以纪录青春成长的足迹,又可以纪录青年学生眼中的世界。当然也可以创建一个学生社团——“微纪录片公社”,吸收对微纪录片感兴趣及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成为骨干,大力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鼓励其拍摄出丰富多彩的“微纪录片”作品,提高拍摄“微纪录片”的质量。

三、加强社会综合实践,强化“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中职生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完成学业之后就要走上社会,开始谋生,要在社会上求职、择业及至于创业。而拍摄微纪录片,他们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能力,强化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又是一种社会实践的资本累积。

拍摄微纪录片可以让中职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如果拍摄之前对所拍内容、主题等懵懂不知,则势必会影响其对于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削弱微纪录片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在拍摄之前对其进行充分了解极为必要。一般他们会主动上网搜索资料,与同伴展开讨论,汇总大家的信息,发挥集体智慧,增强合作能力,探索出拍摄活动的思路和方式,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会通过信息收集及参加讨论被完全调动。

拍摄微纪录片肯定要与各种人打交道,从亲近的同学老师、亲朋好友发展到各行各业的陌生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培养他们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及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在真诚、宽容、尊重和热情的原则基础上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逐渐学会交往的多种技巧。

微纪录片要将声音、画面、音乐等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深入了社会生活,从监制到导演,从文案到剪辑,从摄像到后勤……内容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样他们就不再单纯地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就完全可以从电脑、电视、游戏、懒觉中解脱出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开眼界,扩大生活覆盖面,培养人的柔韧性和适应力,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从中学到真知灼见,促使自己思考人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
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思想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以致用的研究
莫让对话止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