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5-09-10 07:22梁晓静
考试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作业

梁晓静

1.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1.1创设情境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基本出发点是“发展人”。这种教学观坚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感情和智慧。它提倡和要求教师关注儿童世界,进入儿童生活,因为这样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熟悉什么,用什么样的素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有效利用“学生的已有兴趣去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热情。与此同时,这种教学观也反对对兴趣的无条件顺从和放任。

1.2创设情境既要促进学生提炼升华,又要带领学生实践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帮助学生把经过自己探索发现的知识,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与知识进行交流,加以提炼,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得到升华,并能在教师设计的情境指导下,运用到生活实践的范例中,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1.3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时代气息。

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创设了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要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并将它们有机整合起来。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精心准备、周密安排,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

3.创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关键因素,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来源是主体的认知需要,这种需要的激发有赖于外部刺激。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较差,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教师要精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诱因使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学习需要上升为外显的、有意识的学习需要。例如,一位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通过回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击的画面引出“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参与倒计时的活动,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例如,在设计中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再感受1分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

4.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为课堂评价的重点。一次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这就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给予批评,则不仅会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5.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6.教师要深钻教材,确保知识讲解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被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认识的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作业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