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文本的美丽

2015-09-10 07:22马苏宁
考试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钻研白杨美丽

马苏宁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凭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载体,可在现实的语文学习中,存在越来越多的肢解文本、曲解文本、窄化文本、冷落文本、歪解文本的现象。这让我又一次忆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白杨》一课中对“高大挺秀”的解读与把握。他认为:“高”就是高大,而“直”就是挺拔,这里的高、大、挺本身就是白杨的外在美:你想,在那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环境异常恶劣,白杨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生存,本身就是一种美。但于老师认为,这仅仅是白杨的外秀,更值得称道的是白杨的内秀,而这种内秀则是通过父子的对话反映出来的。于是,于老师以“秀”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重点剖析了白杨的“内秀”,并把“外秀”与“内秀”紧密联系在一起,上了一节让许多专家、学者为之感叹的阅读课。于老师说,课上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只有自己钻研出味,才能教出味。

于老师的话朴实无华,但他告诉我们应该克服肢解文本、曲解文本、窄化文本、冷落文本、歪解文本,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的路。我认为,深入钻研教材,重拾文本的美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重拾文本的美丽,教师需要一份平静的心态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面对文本,教师是不是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呢?佛家云:“定能生慧。”意思是说,只有戒浮戒躁,耐得住寂寞,才能出智慧、出灵感。与之同理,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如果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心性融入课文,而只是浮光掠影式地看看,那么结果必然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

我与一位同事研究苏教版课文《石榴》时的情景。开始时,我们并没有设计教案,而是一遍遍读课文。当我读完课文的第一句“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时,他让我停了下来,并说:“我的家乡在枣庄,因为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作者在写这一句时一定是非常自豪的,所以在读‘我的家乡在枣庄’时一定要读出作者的自豪感,现在听我读一读。”他的示范至今让我感到难忘。

叶圣陶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想起这次经历,我又一次领略了“定能生慧”的内涵,尤其是在功利性极强的世风的影响下,我们多么需要一种内心的平静。我一直在想,当我们走进文本的时候,是不是要学会拒绝心急气躁的“时髦”呢?是不是要多一点平静、少一点走马观花呢?因为平静会使我们少一点急功近利,少一点浮躁,只有步入这样一种境界,我们的心灵才有可能不会被钝化,才有可能克服审美疲劳,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内心冲动,才有可能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情境,感受王尚文先生所说的“文字漏掉的神韵”,触摸文字背后潜藏的情感、韵律。可以相信:那时的课堂一定能出现教师、学生、文本的真情互动;出现学生与文本作者情感、思想、智慧、精神的融合;文本的内涵才能化为学生心灵的体验和内心的感悟。

二、重拾文本的美丽,教师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萨特曾经说过,阅读是一项被引导的创造。引导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课前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因为学生毕竟不是成熟的读者,自然状态下的阅读与阅读教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期待视野与文本本身的期待视野存在明显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构成学生阅读文本的起点,形成学生阅读的张力。因此,阅读教学要想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过程,共同完成对文本的再创造,学生在阅读中是需要教师的搀扶、催化与引导的。获得这种搀扶、催化和引导的主动权,首先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这种挖掘需要教师多问一个“为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阅读文本时得其滋味,发现文本的美丽。

我在教《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原本以为课文的文字浅显,大量写人物的对话,没有什么可以开掘的地方。但就在这样的当口,我扪心自问:课文仅仅是在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吗?读着读着我渐渐发现:课文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从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轿车;保罗给予小男孩希望;到小男孩给予他的残疾弟弟以关爱的故事。实际上,课文折射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是对“给于是快乐”真正含义的诠释。我以爱的传递为主题安排了全课教学,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和领悟,让学生沐浴在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之中,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催化他们的情感和记忆,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精妙,享受文本带来的独特体验。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人物对话上,没有再问一个为什么,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背后隐含的深意?

只要我们在钻研教材时有了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带着自己的阅读心得走向学生,平等地与他们对话,就能把他们从一个意义世界带到另一个意义世界,与文本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于老师的课之所以堪称经典,窦桂梅的课之所以能用激情点燃激情,用一个灵魂照亮另一个灵魂,是因为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的理解与把握,是因为他们在钻研教材时多问了一个“为什么”。

上面举的虽然是教学中的一个小例子,但它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对话,离不开自身过硬的阅读素质和严谨的阅读意识。语文教师最应该思考的恐怕是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问题,因为这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实现真正对话的根本。

重拾文本的美丽,让我们面对多年不变的教材时多了一份欣喜,多了一份探究的快乐,多了一份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克服课堂浮躁,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生成越来越多的阅读期待,发现文本本身蕴涵的美,使课堂教学洋溢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快乐。

猜你喜欢
钻研白杨美丽
白杨
Desire for Youth
乐在钻研中
白杨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略说钻研语文文本的基本程式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