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一片七色的天空

2015-09-10 07:22徐振红
考试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徐振红

摘 要: 文章从“生活积淀,是感悟的基础”、“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揣摩语言,是感悟的生发”、“运用语言,是感悟的升华”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感悟能力”,引导广大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飞,在语文的天地撑起一片七色的天空。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感悟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对新课程改革探究的不断深入,对新课程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主体能动的感知,运用已有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感悟、领受,并在其后的合作学习中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独特的体验,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生活积淀,是感悟的基础

生活是镜子,亦能照你,也能照我。生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如何从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的生活中获得独特感悟呢?这就要求平时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比如,放眼中国,CCTV连续几次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转眼于身边,实验室里的亲自操作,操场上的嬉戏玩耍,教室里的书声琅琅,师生的涓涓细语,人事的悲欢离合……投身于自然,一年四季的更迭轮回,鸟兽虫鱼的千变万化,花草树木的枯败盛荣,旅游途中的奇闻趣事……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除了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外,还要告诉他们,许多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就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

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一面。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自然才会有深度。

二、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

关于阅读,叶圣陶先生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借助所刻画的人物,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景物,所抒发的情感等艺术地表现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悟。阅读,就是要将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剖析并感悟,达到训练和培养感悟能力的目的。

在具体教学引导中,可以按“读、思、评、品、悟”五个步骤进行。前四步是基础,只要我们将这几步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深入作品中,形成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且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悟、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对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充分地理解,充分地品味,充分地感悟,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发挥。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让学生观赏音乐之都维也纳如画的风景,欣赏音乐大师们创作的如诗般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畅游的同时,真正领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独特魅力。此情此景,怎会不让学生产生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热爱、向往之情呢?

有人说:“景再美,没有人情的色彩想寄,便会失去光华;物再华,没有人情的渲染,就会失去灵性。”真情就如一坛保存多年的好酒,无论用怎么样的瓶子装出来,依然是芬芳四溢,醇美醉人。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剂。

三、揣摩语言,是感悟的生发

阅读是为了读懂别人的思想感情,如果语义意味理解准确了,就准确而深刻地感悟了别人文章中的行文构思、思想情感。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则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想象,充满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思想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实现,学生的情意受到感染,身心受到陶冶,亦需要凭借这个过程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产生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语文课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学生看、想、读、说的结合,引导学生从生动的语言朗读中领悟作者丰富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并且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悟,这样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运用语言,是感悟的升华

从孔子“韦编三绝”读书境界到苦吟诗人贾岛“推敲”的精益求精;从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艰苦创作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功夫,充分说明了正确使用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学中,在写作中,重视“文章不厌百回改”,就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完了《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有位小作者对自己所写的《游锡惠公园》中描写杜鹃花的片段进行了修改,对冰心奶奶描写海棠花的语言进行了活用:“走进寄畅园,我的目光被那些杜鹃花吸引住了。那几盆杜鹃花,开得正旺盛,花朵挤挤挨挨的,好像在争着把自己的美丽身姿展现给人们看。阳光下,那些杜鹃花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学完了《二泉映月》一文,学生在介绍班级里的小能人——“钢琴公主”吴以沫时,借用了一些句子:“随着吴以沫灵活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我的耳边伟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乐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乐曲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乐曲久久地在我耳边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吴以沫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倾吐着她的心声,她爱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家乡,她爱与她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同学,她爱呕心沥血、慈祥温柔的老师……”由此可想,如果学生对文章没有深刻感悟,那么怎么会有如此妙语呢?

有句话说得好: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学习能达到一种“悟”的境界,方能心领会,有所创见,突破前人的旧说,达到一种超越,这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契机,如果放弃了,守旧囿成,则学业终难有成就。

放开你的视野,放纵你的情感,打开你的书,拿起你的笔,来把自己放飞,你会如天马行空般神游,上下几千年,东西几万里任你驰骋,大地万物的生机,茫茫星海的奇妙,人类生存发展的伟业,无不投诸于你的笔下,带有你的思维灵性。

感悟的天地是如此丰富多彩,如撒盐于烛,会迸射出七色火光。我们要大胆放飞,引导学生去飞,相信在语文的天地,定会撑起一片七色的天空。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