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幸
摘 要: 随着中国与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语的通用语地位不断提升,人们对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口语交际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重要交际手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尤其在口语方面。学生在口语课上无法自然地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交流的兴趣,比较害羞,害怕暴露自身的缺点,害怕别人的嘲笑。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作者提出了项目设计的目的及假设。
关键词: 角色扮演 英语教学 口语能力
1.引言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职校的学生大多懒散,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尤其在口语方面。他们对口语不感兴趣,害怕讲错,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根据以上问题分析,我制定了本次项目目标和假设,目标是通过提高学生提建议的口语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流利交流词类话题,假设是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此类对话,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提建议口语能力的有效方式。
为了实现目标证明我的假设,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我制定了一个为期两周的项目。此项目包含5次课程计划,口语材料来源于教材,体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项目试用班级是本校网络班,从中选取10名同学。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将运用到本项目中,它们分别是口语能力前测与后测、问卷调查、课堂日志和面谈。
2.项目问题分析
一个50人的一年级班级,此班学生能理解有关提建议的对话材料内容,也能流利地读出来,但是学生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流利地交流此话题,他们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同时很害怕犯一些语法和发音错误,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
通过苏格拉底对话和问题分析法分析此教学问题,得出一个结论,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并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口语锻炼机会。
3.理论根据
3.1英语教学目的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如何教、教什么是教师要考虑的主要方面。Gao(2009)指出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学习英语语言最终是为了交际,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重要的,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英语教师的基本使命。从上述表达可以看出英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让他们拥有语言交际的能力。
3.2交际型教学方法(口语课)
Penny认为,角色扮演是唯一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在教室里即兴表演真实语言的方式。Larsen Freeman(1986,137-80)解释说,角色扮演无论是否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在交际法中都很重要,因为它为学习者创造机会在各种社会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际。Ladousse在《角色扮演》一书中表明,角色扮演让学习者运用不同的交际技巧提高语言流利程度,促进课堂互动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
克拉申(Krashen 1982)表示:“紧张,不自信,无兴趣的心理状态会造成语言习得机制中情感过滤网的增高,继而阻止输入的语言进入习得几只,难以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密切,营造出一种真诚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在生生交流信息时,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准备和练习,从而使学生运用语言时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4.项目设计
4.1教学计划
通过交际型教学方法——角色扮演,采用五个教学活动训练学生提建议的口语能力。
4.2调查数据收集及分析
4.2.1数据收集
4.2.1.1测试
学生将在项目前后分别进行口语测试,口语测试试题前后题型类似,以便进行比较。
4.2.1.2问卷调查
项目结束后,每位学生将会填写一份问卷调查表,然后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制作成表格和图表,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比做项目前对提建议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4.2.1.3面试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教师对10位学生进行面试,记录他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看法。
5.项目补充
教师选择10名学生,将他们分成5组。教学材料来源于凤凰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口语部分,教学目标是练习提建议。
6.项目结果
经过两个星期的教学发现,有两个组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很活跃,一些口语差的学生也愿意和他们的伙伴交流,表明角色扮演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有帮助的。
7.结语
我试图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提建议的口语能力,在试验中采取一系列操作策略,精心设计每一个(角色扮演)活动。
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活动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贯彻。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积极互动,生动的语音语调、恰当的表情动作、自制的简单道具和互动巧妙而简易的场景,无不表现出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极大的学习潜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角色扮演活动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和真实场景,使学生运用刚学会的目的语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互动中习得语言,英语口语水平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Gao,J.Speaking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In the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2009/3(pp.44-45).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Ur.Penny.A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31,133.278.
[4]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岑如意.角色扮演与英语教学[A].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