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宇
摘 要: 班会是德育教育的深厚土壤及有效载体,同时,班会的开展是现代班集体建设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改革班会课堂管理模式,达到提升班会课德育效能的目的,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改革班会课堂管理模式提升班会课的德育效能》为题,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班会 课堂管理 德育效能
一、班会课设置的重要意义
班会课对于教育来讲,具有管理班级及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功能,同时,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班会课在高中思想品德课、各种各样社会实践活动等相关德育实施途径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班会课对学生打好素质基础、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班会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些学校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将班会课上成其他学科课,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专门时间变成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给学生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往往对班会课的认识不够。这种现象的发生使不少学校的班会课并不能形成主题系列,而且目前班会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同时脱离学生真实生活,使班会的开设、进行形式单一,只是教师在简单地说教,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积极地、主动地及真实地参与到班会课中。同时,在班会开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班会气氛凝重,学生对班会毫无兴趣,甚至各自干各自事情的现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表情往往相当痛苦,或者毫不关心等。因此,对于目前班会课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创新现代班会组织形式,积极努力为构建班会课做好准备,并且积极有效地开展德育班会课。班会课的开展,主要以“以生为本”为依据和核心教育理念。新形势下的班会,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强实践性、体验性及养成性等,一般来讲,常规班会能起到疏导的作用;主题班会能起到让学生体验在情境中成长的重要作用;而户外体验型班会则让学生活跃身心,心灵得到绽放,这三种形式的班会课是具体实践内容。班会课对很多班主任及学生来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教师来讲,如何上好班会课;对于每位学生来讲,如何积极参与到班会课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会课中得到启发,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改革班会课堂管理模式,提升班会课的德育效能
明确内容,统筹管理;遵循原则,科学实施;抓住关键,凝聚智慧;注重评价,保障效能等,这些建议都是改革班会课堂管理模式,提升班会课德育效能的关键建议。第一,应该明确内容,统筹管理。开展班会时,学校及教师等应该做到统筹管理。同时,对于班主任来讲,开展班会课时,其必须明确班会开展内容、计划等,使班会课的开展更有条理性、有计划性,在内容上,应该尽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以开发,为学生构建起道德框架,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使学生的德育效能得以提高。第二,应该遵循原则,科学实施。教师应该以学生心理发展为主要思路,通过个性教育与群体教育并重的原则,人格教育与个性差异并重的原则和三位一体的原则,提高班会课的德育效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与心理品质,同时,对于班主任来讲,更要注重班级的群体性教育,因为良好的群体意识对学生个性及学习动力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此外,学校还要将学生家庭及学校、社会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共同参与及同步构建的目的。第三,我们要抓住关键,凝聚智慧。德育往往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及自我教育的过程,达到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目的。班主任引导学生产生道德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第四,我们应该注重评价,保障效能。除此之外,对于班会课来讲,它与其他学科一样,我们应该对其实施有效评价。注重对班会课实施状况及开展进程等进行一系列反馈,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之间间接的、或者隐形的德行的形成,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班会课的热情等。
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的撞击,而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完善的人格一直是人们追求及向往的。班会课的开辟,更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时机。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班会课在班级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性、哲理性及知识性、趣味性等融合在一起,让班会课更深入浅出,更妙趣横生、春风化雨,最终使德育效能得到良好体现。
参考文献:
[1]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中一学课题组,县级普通高中管理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
[2]宋延安.让班会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
[3]杨翠媚.如何巧妙利用班会课[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