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
1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包括:(1) 什么是减数分裂?(2) 精子是怎样形成的?(3) 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何异同?其中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是本节的重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辨析是本节的难点。由于本节知识基本概念多,理解难度大,需要前后花费3课时进行教学,同时减数分裂过程微观复杂,以往的有丝分裂相关特征容易干扰新知识的构建。所以,笔者尝试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简述减数分裂的概念;
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理解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
2.2 能力目标
通过减数分裂全过程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体验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规律性;
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 教学过程
3.1 体细胞和配子在染色体组成上的比较(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图1,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 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分别有多少条染色体?
(2) 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在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3) 请做出合理的猜测,果蝇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中有关减数分裂概念加粗的黑体文字,从中找出减数分裂发生范围、发生时期、发生场所、分裂特点、分裂结果五个要点,并完成表1。
3.2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比较(理解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材P16~18中有关精子的形成过程,虽然图文并茂,但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1)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什么时候?染色体复制了几次,而细胞分裂了几次?(2)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主要有哪些变化?(3)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行为主要有哪些变化?在此基础上再对教材中P17中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进行加工,将图中4对同源染色体简化为2对,使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过程更清晰。然后请学生用所给的橡皮泥、白纸进行模拟演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并跟全班同学交流。最后再让学生填写以下表格(表2),加深对精子形成过程的理解。
3.3 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理解精卵细胞形成的差异)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卵细胞形成过程,然后尝试用所给的橡皮泥、白纸进行模拟演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两对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再与刚刚所学的精子形成过程相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处,并跟全班同学交流,最后小组完成表3,体会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4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避免知识混淆)
减数分裂实际上是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学生学完了减数分裂知识后,很容易与有丝分裂知识相混淆。特别是在有关分裂图形的判断上,学生搞不清楚具体的细胞图像是什么分裂处于什么时期。为了防止混淆,笔者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比较(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为了加深理解,设计图2,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让学生判断细胞以下分裂图像所处的分裂时期。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本节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的能力,同时也为其他知识如遗传、变异等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