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中“茶”香浓

2015-09-10 07:22乙白莲
课外语文·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香叶元稹陆羽

乙白莲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民间,成为时尚。茶与诗结下不解之缘,品茗饮茶、在茶香弥漫中吟诗填词,茶成为诗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感悟人生真谛的挚友。

诗仙李白见禅师常饮“仙人掌茶”,年逾八十却“面若桃花”,鹤发童颜,情不自禁对茶唱出了赞歌:“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诗句浪漫飘逸、读来若闻氤氲仙气,别有一番神韵在,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和功效都作了详尽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茶的赞誉和向往。

诗王白居易对茶怀有浓厚的兴味,写下很多咏茶的诗篇,如《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把文人墨客品茶斗胜的盛况、茶兴诗兴齐发描写得淋漓尽致。诗人的爱茶另有一种高远的精神寄托,其茶诗或与闲适相伴、或与伤感为伍,常以茶宣泄沉郁,茶水浇开其胸中的块垒,他自己总结为“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食后》)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以茶陶冶性情、欲从忧愤中寻求一条新路来。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的茶诗《六羡歌》:“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诗写了六个“羡”字,其中四个“不羡”,一个“千羡”一个“万羡”。“黄金”、“白玉杯”是人世间的宝物,然而,陆羽不羡慕这些,而愿意过着清淡朴素的生活。陆羽不愿从政当官。“朝入省”,“暮入台”,“省”、“台”即从政当官之意。 陆羽不羡金银财宝、高官厚禄,唯有羡慕西江水泡的茶,足见一个茶人的情怀,也恰好诠释了茶的文化底蕴。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饮茶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人以排比句法,从一碗到七碗,写得潇洒浪漫,不同凡响。读此诗如吮香茶,体察到品茗者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的神情。卢仝也因此被人称为“茶痴”,赢得茶界“亚圣”之誉。这“七碗茶”把饮茶时的心境逐渐空灵、渐入佳境,最后飘逸欲仙的深切感受,几乎推到了极致。

元稹的宝塔诗《茶》是一首风格独特、对仗工整的吟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身份去洛阳的送别诗,白居易以“诗”为题写一首,元稹以“茶”为题回赠此诗。此诗妙趣横生,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诗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前三句极赞茶质优异,暗喻白品质高尚;四、五句写茶受诗客与僧家爱慕,实言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结尾夸茶“洗尽古今人不倦”的功效,比喻有好茶为伴、挚友送行,还有什么烦忧呢?元稹以此劝慰白乐天,表达了两位诗人之间如茶高洁的友谊,堪称啜英咀华的传世名篇。

猜你喜欢
香叶元稹陆羽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元稹:你不懂我的忧国忧民
共苦的爱
认亲(短篇小说)
元稹与灯影牛肉
功到自然成
香叶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
陆羽弃佛从文
陆羽弃佛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