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玲中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积极的态度。可以说,语文教改的不断推进,正使语文这门学科回归到其语言的本质,并积极通过语文教学改革使得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转变为语言应用能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学为中心 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摒弃固有观念,树立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以知识,而是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有效学习标志,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其充分体现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的学习精神,能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将课堂真正变为学生自主生成的学习乐园,成为真正的“学堂”。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问意识,学生的提问意识越强,意味着他们的对话主体意识越牢固,就能不断发挥能动力量,让课堂充满活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和谐放松的课堂氛围和师生的平等对话情境中,他们的创造力才会被激发,才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提问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学生回答问题时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保护提问学习热情,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天堂”。当课堂中不再只出现教师提问的声音,而是师生围绕适当的话题进行提问和探讨交流,才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
例如冰心作品《纸船》的课例,课堂实录节选如下: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和冰心奶奶商量,第二节最后一句中,为什么用“流”呢,我反复读了好几遍,都觉得这个词不是味道。
生:我也是。流的是水,不是纸船啊,冰心这样写有什么诗意吗?
生:我建议冰心奶奶改成“飘”。“飘”字多美啊,和“抛”字一样,把作者美好而又缥缈的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我不同意。这里不是水之流,而是心之流,冰心的心灵中有一条心之河,这条河是那样明确地流向母亲。
生:我想问冰心奶奶,为什么最后一句不直接用“我的爱和悲哀”,而要用“她的爱和悲哀”呢?
生:我认为这是从母亲的角度来写的,第一句作者直呼母亲,当然后文就以女儿相应,这样才能前后呼应。
师:变换人称有必要吗?
生:不变好,全文一脉贯通,诗情才能凸显。
生:变了好。老师不是说行文富有变化总是美的吗?
生:该变的时候就必须变。从生活中出发,诗中这样一变,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动情的呼喊和诚挚的心灵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母亲的胸前痛哭。人称一变,情感的距离就缩短了。
师:我们读一读感受一下。
我们可以发现,本案例是在平等和谐、畅所欲言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了适时引导话题走向的作用。令人赞赏的是,学生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问题意识,不仅向作者提问,而且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不断涌现颇具智慧的见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矛盾之处、有争议之处、言外之意丰富的关键语句,等等,这些地方往往是问题最容易出现的地方,也关乎文本的核心价值。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鼓励甚至推动学生提问,在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和对话主体意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成就智慧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重要支点是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都没有热情和兴趣和文本对话,那么很难想象这会是一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
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热情和活力投入课堂教学,这样,学生的热情会被激发,很快融入平等自由的对话之中。“教师适度的热情、抑扬的语调、变化的目光和适度的肢体语言等,都会对学生发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代表着活力、投入和兴趣,一种无穷的号召力,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及时把握好“放”与“收”的尺度:“放”:放飞思想、放活激情、放开思路,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收”:收紧思维、收拢方法、收集信息,让学生的个性张扬建立在知识巩固的基础上。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特质是随意性的,学生的有些理解看法(观点)教师有时候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打个比方,就像放风筝,学生就像风筝,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但是线要拽在教师手中,以便随时收回。教学时既要允许学生游离到主线以外,又要对没有探讨价值的争议,及时引导、及时收回。
有专家说:“课堂就是犯错误的地方。”人的创造力从本质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环境中主动发展的。初中语文课堂现状是,很多时候课堂中的参与活动仅仅发生在教师和优秀生之间,学习能力中下水平的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情境之中,更有甚者持着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长此以往,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要想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使其爱上语文的课,全面调动其积极性。除了教师要用热情投入课堂对话之外,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计对话话题的难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对于喜欢并且善于思考的优等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较大挑战性的话题与他们共同探讨交流;对于乐于思考但是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话题,在课堂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对于懒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难度较小的话题给予指导,并且在其发言过程中循循善诱,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会带来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被激发,主体意识也会得到强化,从而有效强化“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三、丰富课堂的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生成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对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学为中心”的教学目的。从形式上看,除了师生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探讨之外,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例如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表演、播放多媒体影像资料等,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参与课堂对话,创设丰富多彩的对话教学活动情境。这样,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都会显著增加,在强化主体意识的同时,也丰富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就非常适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写作的一篇文章,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于安徒生有初步了解,便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文中描写“皇帝”新装的一段,尤为值得师生共同对话探讨,在这个环节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比如让某同学扮演“皇帝”,某同学扮演“大臣”等,感受文中的“皇帝”当时的“兴奋”、“自豪”和大臣的“尴尬”之情。要做到恰当的表演,学生必须完全沉浸在文本中,当学生都能做到倾听文本、解读文本时,学生的表演就会无限贴近文中人物的形象。这样,课堂就不会沦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全体学生的舞台。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相应强化了,“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成功。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看来,语文课堂应力求贴近生活,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画面,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正因为语文课堂的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云祥.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J].语文学刊,2014(8).
[2]姜洪根.语文对话教学:问题、反思及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13(1).
[3]王随仁.语文对话教学及其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
[4]潘虹.“以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