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生体育课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2015-09-10 07:22陈月珠
考试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兴趣心理特征中职教育

陈月珠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法对培养中职生的体育课的兴趣问题进行探讨。要培养中职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从学习的目的教育,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师的业务水平、场地器材、安全教育,以及改革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具有指向性、情绪性及动力性特点的心理倾向,从而培养中职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中职生个体且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体育兴趣 心理特征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中职生上好体育课的内部动力之一。具有某种兴趣的人,总会经常地和情不自禁地对某种事物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从内心深处产生身不由己、乐在其中的参与欲望,而且随着这种兴趣的产生,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及由此产生的情绪变化是本能的和同步的。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与方法培养中职生的体育课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课,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和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对体育课有了兴趣,教师不仅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从而自然而然地克服爱好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的偏倾。那么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中职生的体育课兴趣呢?

1.以目的教育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强身健体的求知欲与锻炼欲。

上好体育课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体育课就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只有当学生明确了体育课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功能,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贴近和深入体育课中,激发他们大显身手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充分领悟体育是美丽、真与善的完美结合,体育是勇气与正义、荣誉与乐趣、进步与和平的化身,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对体育课的喜爱。强化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将其整合成自觉的行动,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力,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教育过程中不能光讲大道理,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凸显实践结果,使学生看到目的的真正价值所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目的教育应考虑到可能会受到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一切有利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中职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适时地选择教材,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而形成与发展的。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应在体育课中尽量考虑学生的现实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主动性。在每学年每学期甚至每单元的教材内容安排应尽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各地各校的传统项目,合理地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甚至在单元教学中也根据当时的体育大事件适当地对已定教材做些调整。例如,在CBA与NBA的赛程中,适时地对CBA与NBA执行的竞赛规则进行讲解和比较,使学生在欣赏赛事时不断增长体育知识,提高欣赏水平。当然,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之前应对学生的普遍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是在保证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教师应满足学生对体育相关问题的求知欲望,强迫自己多学习、多见识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首先建立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信任,从而扩大到对体育课的兴趣。

3.从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为中职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兴趣信息源。

中职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如叛逆、争强好胜等。教师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就必须紧紧把握其心理特征,施加多样灵活的手段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要更新教学观念,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教学方法,又要大胆突破,结合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保持跃跃欲试的轻松的学习情绪。

3.1体育课宜采用男女合班上课。根据中职生在异性面前喜欢自我表现这一心理特征。体育课宜采取合班上课。合班上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体育课有别于其他科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所学的技术及应用每时每刻都展现在大家面前。它为广大中职生创造了展现自我运动能力和運动水平的环境,使表现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对技术掌握差的学生施加学习压力,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例如,可以根据男女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比赛,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实践证明,男女合班上课有利于男女生互帮互学,有利于班集体意识的组织与培养,同时保持原班级的授课形式,无形中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3.2多开展游戏活动和教学竞赛。中职生由于处于“小大人,日趋成熟”阶段,争强好胜及喜欢受表扬和鼓励,兴趣浓厚,是他们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需要采用将教学内容游戏化的方法,寓教学于游戏的娱乐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练习乐趣。同时,亦可采用教学竞赛的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感受真本领的乐趣,从而激发体育课兴趣。

3.3组织教法应常换新。喜新好奇是中职生又一个心理特点,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喜爱创新活动,对于一成不变的东西持不满意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在体育课中保持常新的姿态,其中包含教学方法要常换常新,授课时将语言法、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电化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教学时段合理恰当地应用。同时包含所运用的练习方法要常换常新,各种练习方法如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间歇练习法、持续练习法、游戏和比赛练习法要依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教学任务合理搭配使用,不要只是简单套用。通过变换组织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了解老师这么做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练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出发,激发中职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

4.1教师要懂得与学生联络感情,将学生当做知心朋友,爱护和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课中是老师,课后是朋友,充当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4.2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业务素质含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其中最能使学生信服的能力就是教学能力,恰当的讲解、优美的示范,往往会博得学生阵阵喝彩与掌声。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善于管理和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壮的体魄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学生自我规范行为的准绳。

5.从场地器材设施的提供角度出发,培养练习的兴趣。

培养中职生的体育课兴趣应考虑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当学生想练习时,有场地器材使用就会产生更浓厚稳定的兴趣。反之,兴趣就会消退或者转移。

6.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保证体育课上学生练习安全是头等大事,是重中之重,也是确保顺利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课上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有效落实。首先,要有成套成熟的保护和帮助方法及保证器材的安全。其次,要教育好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最后,教师在示范动作技术时应保证自身安全,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因为学生若在现场看到了自己所要练习的动作技术老师都无法保证自身安全,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就很难再培养出对教师的信任和对体育课的兴趣。

7.从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标准的角度考虑,激发体育课兴趣。

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价的方法、手段、内容等体系合理公正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浓厚与否。因此,应对原有的不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行调整,采用适合不同个体的评价标准,如根据不同的身体形态特征,对不同的机体生理机能能力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体育课成绩实行动态评价标准,对即学生同自己的原有成绩比较而判定进步程度的方法;采用综合评分办法,而不是只看某一方面。这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虽然同成绩好的学生没法比较,但同自己比却进步许多,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至于使同年级同班级的不同个体使用同一评价标准而使个体因处于劣势而产生消极心理。因此,让不同的个体都有适合自己的成绩评价标准,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兴趣。

总而言之,要培养中职生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必须努力创建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深入研究教材的魅力所在,幫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中职生的体育课兴趣。应该从各角度综合考虑,既要考虑不同的中职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又要考虑同一个体对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的学习态度。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引导学生接近和体会体育课的丰富内涵,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理解和信任,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课学习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即要充分体现学习主体地位而达到培养中职生体育课兴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晓旺.论体育兴趣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J].体育,2001(11).

[2]盛昌繁.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技巧[J].体育教学,2000(4).

[3]严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男女生合班的优势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4]夏峰.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J].中国学校体育,2001(5).

[5]高力翔.高校体育教学中男女合班授课对大学生学习态度及注意力的研究[J].体育,2001(2).

[6]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01(7).

猜你喜欢
体育兴趣心理特征中职教育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在小学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浅议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略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