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莉莉
摘 要: 当前,一些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中华民族的价值本源——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民族精神中寻找答案。作为儒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论语》和《孟子》,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它们从修性、立身、处世三个方面对人文素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学习《〈论语〉〈孟子〉选读〉》,旨在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人文化,这样才能落实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论语〉〈孟子〉选读》 人文素养 培养方法
一、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现今,由于物质的诱惑和经济多元化的影响,一些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表现为不敬重父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懂得感恩回报;不关心他人,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损害他人利益,造成与父母、与同学的关系紧张,自己焦虑不安,形成不良的道德人格。
二、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首要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欲横流,很多人奉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一些中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迷恋游戏和网络,纪律意识涣散、行为意识懒散;逆反心理严重,不尊敬师长;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
三、《〈论语〉〈孟子〉选读》的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与鉴赏”部分中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这就要求中学生必须阅读一定量的文化经典,以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人类文化的滋养,切实提高人文素养,《〈论语〉〈孟子〉选读》就是例证。
作为语文课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分析其中丰富的语文宝藏,诵读其中的精彩语句,提高语文素养和人生修养。
四、让儒家的光辉理想照进中学生的“惨淡现实”
板块一——“人的起点”之“人之生也直”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第十二》)
简单的对话透露出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原则,即“爱人”。先“知人”,再“爱人”,儒学即人学。类似的话语在孟子那里也演绎过: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
也就是说,儒家之仁,在于爱人,这也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我想,这是作为中学生必须了解、掌握,更是需要时时刻刻铭记在心的东西。人们都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正的人需要做到的最根本的要求就在这里。
板块二——“仁者爱人”之“我欲仁,斯仁至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第十二》)
依礼行仁是仁的根本要求。仁以礼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内在,礼外在。孔子强调要约束自己,使一切言行视听符合礼制,从而培育人性情感,到达“仁”的境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孔子要求人要有道德自觉,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规定。
上述节选的对话最后,颜渊说道:“我虽然不聪敏,但请允许我照着您说的去做。”通过这简短的表达,我们也能看出,当时的师生关系——和谐自然。颜渊作为学生,首先很谦虚,这是学生应该有的态度。其次,他非常尊重老师孔子,态度诚恳。目前的中学生绝大部分出生于我国一贯持有的“一家只能生一个”的强硬政策之下,所以,孩子在家都是“皇帝”和“公主”。孔子提倡的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教师对待学生自然是一视同仁。这就导致一些在家庭里“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到了学校依然我行我素,对待老师也不例外。
板块三——“修养的境界”之“君子不忧不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第一》)
如何提高自我修养?曾子教我们要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使自己修善到完美的理想人格,这也是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当然,做到这个的基础是,孔子希望人首先要成为一个“谦谦君子”,为别人办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要讲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每天都要复习。我认为,如果学生真的能做到这三点,就会成为一个具备一定道德修养高尚的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
孔子是有多么喜欢这个叫颜回的学生,一句话,两夸赞。这句话也是两个成语的出处——“孔颜乐处”和“安贫乐道”。人总要有一点精神理想的,有了理想和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得其乐。中学生每天浑浑噩噩地在学校“度日如年”,缺少的就是精神理想。理想不分高低,不论贵贱,但是没有的话,这些都无从谈起。小学的时候,每当老师在课堂上提起“理想”这个词的时候,学生都是争先恐后地回答,哪怕那时候的理想是幼稚还是搞笑。现在的中学课堂,不论是讲述有关“理想”的课文内容,还是单独提及这个敏感的词汇,我能看到的情景却是学生个个耷拉着脑袋,蜷缩着身躯,默不作声。似乎是不愿提及心中那不敢碰触的脆弱,抑或是没有一点内心真实的想法,得过且过。有时候,我挖空心思地在想:学生到底是怎么了?
五、结语
两千多年来,以儒家人文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始终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还关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并以道德伦理的形式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道德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读儒学,是教我们如何做合格的人。中学生更应该学习从中领会真谛,希望它能够指引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希望能够真正实现“儒家理想点亮心灯”。
参考文献:
[1]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书店,2002.
[2]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
[4]丁帆,杨九俊.《论语》《孟子》选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