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许多精辟教育思想,成为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其中,“创造教育”思想给教育工作者以启示,值得学习借鉴。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是这个时代的核心。创造能力的培养通常通过教育实现。近年来,新课程不断改革,愈发注重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小学数学为例,应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探究与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造教育 自主学习 实践方法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工作。”这种启发后的行为便是学生自主学习。应新时代要求,在教育者实践教育过程中,愈发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便成为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这里以小学数学为例,对实践方法进行系统学习与探究。
一、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与学习方法
(一)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产生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为从根本上实现创新,教育改革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育者愈发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为例,其产生是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教育改革中,小学生教育是基础性教育,需要给予相当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一门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然深受重视,由此引发教育者对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第一,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探索。数学课的情景设置,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生活情景和学生求知心理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欲、实践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课堂上,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内在美,为学生创设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特定环境下,学生通过发挥丰富想象力,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其中。通过设计情境,深化数学知识,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数学、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和教师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与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规律,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则利用问题线索,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数学学习活动,通过与学生探讨与交流,倾听学生看法,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想办法解决。
第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陶行知指出,学生的创造“倘使都能自动,不是自发行动。自发行动是自然而然的原始行动,可以不学而能。自觉行动需要适当培养后可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自动力,要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他把“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作为创造教育的根本方针。对小学生而言,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数学自主学习潜能。教师在研究数学教材的同时,要对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有充分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相应学习环境和学习素材。小学数学教育关键在于启发,教师通过给学生自主探索时间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针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疑问、看法提出具有探索性的理论与方法指导。通过点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发现数学规律。
第三,教师组织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前提下,指以班级或集体为单位对问题进行交流,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长、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对数学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学生通过交流学习与合作,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科学性和学习效率。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重点、疑难点进行交流与研究,使学生广泛参与到数学自主学习中。
第四,通过检测反馈,学生对知识进行当堂消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做一定量的基础训练,教师通过对训练结果的批改与反馈,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把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指出,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纠正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重新学习与系统消化。
陶行知先生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目的的集中体现,说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独立完成相关检测题目,在做题的同时,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水平。同时,学生通过老师的反馈,对自己及他人学习动态有基本了解,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确定学习目标。
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意义
(一)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事物。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想办法解决。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情景设置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疑难,严格遵循如下步骤:(1)要使学生对问题处于疑难状态;(2)要使他审查遇到的究竟是什么疑难;(3)要使他想办法解决,使他想出种种可以解决这疑难的方法;(4)要使他推测各种解决方法的效果;(5)要使他将那最有成效的方法试用出去;(6)要使他审查试用效果,究竟能否解决这个疑难;(7)要使他印证,使他看这试用的法子是否屡试屡验。在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包括学习方法、习题解答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个体思维,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数学问题提出质疑,有质疑才有自主学习动力。
(三)通过自主学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自主學习有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舒缓精神压力,使学生通过自身求知欲望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并总结规律,学生不再被动,善于与教师沟通交流,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必须进一步把儿童创造力解放出来。让孩子们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让它们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做法是教育创新的体现。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师与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及互相配合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教学进程的一种促进。创造教育研究对人类科学技术进步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它的研究将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个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
[2]蔡金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吴广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08(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