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 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2015-09-10 07:22江婷
考试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江婷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得出新形势下日语工作者应该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教学两方面对《基础日语》进行教学改革,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基础日语》    教学改革    跨文化教育

《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院日语专业使用的授课方法以注入式教学为中心,授课内容以单词语法为主,这一方法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实际运用中会出现异文化理解不够、交际能力不足等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所谓的外语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将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教学两方面进行分析。

1.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要培養较高水平的日语应用能力,首先要尊重语言输入、语言吸收和语言输出等语言习惯。由于一直以来受到环境和方法的限制,再加上大部分学生不愿动脑、不愿开口说或者羞于说外语,即使在语言输入和吸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语言输出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在两年基础日语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90后”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思维活跃、善于表演,对各种活动有比较高的积极性。结合这一特点,笔者将“角色扮演”、“绘图教学”、“游戏教学”三种学生在其他活动中比较热衷的形式引入日语课堂,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1角色扮演

“90后”的学生大部分比较活跃,表演天赋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文学作品赏析、日常会话学习这类课文中,采取角色扮演这一方法比单纯朗读和背诵达到的效果更好。

文学作品往往语言比较富有美感,缺点是大多句子较长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记忆。以《基础日语3》第2课中的《起风了》为例,《起风了》是日本著名作家崛辰雄的名作。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相恋后,女主角节子却身患重病,未婚夫对其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左右直到节子去世的故事。课文节选的部分有大量景色描写及男女主人公的对话,部分地方保留了日语古典语法。如果只是单纯地朗读,则学生的收获不大,如果全文背诵,则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如果采取角色扮演法就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男女主人公各一名,旁白一名(主要负责景色介绍等),台词由学生在课文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印象。

1.2绘图教学

日语系很多学生喜欢动漫,所以不论画画技术如何,大家对画图都不排斥。针对这一特点,在一些有大段描写的课文里面,采取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画出图画的形式,比将其翻译成中文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以第1课第二部分为例,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一个年轻街头艺人的外貌。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细长的眼睛,高鼻梁,薄薄的嘴唇,笑的时候会露出虎牙。穿着灰色的高领,外搭白色T恤,一条普通牛仔裤。黑色头发长及肩头,用绑带绑着额头”,这样虽然很直接,但是不够直观。可是如果画出来,这个街头艺人的样子就会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画图,重新用日语对他的外貌进行一番描述,通过与课文对比,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方便有重点地学习。

1.3游戏教学

一些课文篇幅很长,同时具有一定专业性,这一类课文内容大多以了解为主。因此,适当采取一些游戏方法既可以降低文章难度,又可以使学生不那么抗拒它的专业性。

以第5课《风景和信仰》中的龙安寺为例。龙安寺是日本室町时代留下来的禅宗寺院,以院内枯山水闻名。由于课文内容涉及日本历史、禅宗文化等其他知识,单词朗读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何况还涉及很多文化背景,学生很容易望而却步,不愿意看课文。因此,完成单词与语法学习之后,理解课文内容时采取游戏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心情放松,在学习的同时享受日本文化。如让学生接力描述龙安寺的相关信息,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这样学生会积极回想课堂上所学内容,既是一个回顾又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并且通过全班同学的合力总结,实现课文所定的以了解为主的目标。

2.跨文化交际中的日本文化教学

外语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说法方式或者语言习惯不同。因此,所谓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基础日语》课堂上的文化教学不同于《日本概况》或者《中日文化鉴赏》这种以文化欣赏为主的课,指语言教学中包含相关文化讲解,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代表的文化背景。

以日语中的人称代词为例。日语把对家人的称呼分为两类,一类对内,一类对外。如“母亲”,对外称为“はは”,对内则称为“お母さん”。如果单纯这样介绍,学生就不会了解区别使用的重要性,觉得反正意思都一样,口语中经常出现混用状况。

这种语言习惯不是偶然的,体现的是日本文化中的——“集团主义”,它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重视自己所在的集体。同时,对于所属集体,划分得很清楚。基于这种心理,才会有所谓的对内与对外两种称呼。在了解了这一背景之后,学生对人称代词的印象更深刻,使用的时候注意区别对待。

再如日语中表示“大概”、“可能”、“左右”这一意思的表达方法特别多,感觉日本人说自己意见的时候都不是那么直接,而是有所保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困惑,如为什么类似表达方式这么多,有没有特殊意思,究竟什么时候使用才是最正确的。

还有日语中的最基础自我介绍,A:あなたはマイク·ミラーですか。B:はい、わたしはマイクミラーです。这两个句子翻译成中文就是“你是马克米勒吗”,“是的,我是”。实际使用中作为人称代词的あなた(你)和わたし(我)经常被说话人省略。这样告诉学生,学生的确会记住这个理论,但是口语表达的时候仍然会习惯性地将人称代词放上去。

以上两种语言现象,学生之所以无法正确表达,是因为只关注语法形式,没有了解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差异,使用的时候仍然按照中文逻辑。

其实这两种看似难理解的现象,体现的也是日本的一种民族文化——“以和为贵”。日本地少人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在句尾加上“可能”、“大概”这种表达方法,比直接断定显得语气委婉,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弱化人称代词话,减弱人与人之间立场的对立,体现“以和为贵”的思想。文化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日语概念体系,提高学生恰当使用语言意思的概率。

了解了这一背景之后,学生在使用上会更准确、更灵活。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得出应该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教学两方面对《基础日语》进行教学改革,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角色扮演”、“绘图教学”、“游戏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上两方面教学改革只是个人教学的一点体会与感悟。今后,希望通过更多实践与调研,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育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渗透跨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任务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日语教学方法之我见
JF“can—do”评价体系对《基础日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