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利
摘 要: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促进高中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养成审慎的思维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科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越来越重要,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一种深入思考。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诱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1.根据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离不开的,当今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面的才能不仅仅从课堂上学习,还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教师需要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学起来有真实、亲切、自然的感觉。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知识时,可以让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圆形的物体进行列举,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五只猴子分别骑着圆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及三角形五种形状轮子的自行车进行比赛。然后让学生思考哪只猴子会得冠军,然后由多媒体将结果演示出来,并讨论为何骑圆形车轮自行车的猴子会得冠军。这样车轮做成圆形的原因学生会牢记于心,并且让他们能深刻体会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乐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样会激起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动机越强烈,就可以对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并且学习态度会很积极,有助于将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到最高,激起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教导学生利用学到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尝试的空间。
2.冲破思维定式,注重学生参与
创新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还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质疑”是创新的手段。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学生学会了怎样用“质疑”的技巧和方法,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思维也会随之而活跃起来,进而就会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再用悬念法、故事法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质疑,把不同于老师和课本的想法和见解提出来。不论学生提出的异议如何,教师都应耐心地给予解释和答复,鼓励学生这种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营造出平等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讨、大胆质疑。中学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3.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4.充分利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它有利于克服思维习惯的保守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去做:第一,注意阐述定义的可逆性;第二,注意公式的逆用,逆用公式与顺用公式同等重要;第三,对问题常规提法与推断进行反方向思考;第四,注意解题中可逆性原则,如解题时正面分析受阻,可逆向思考。
5.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它一般都处于后半节课,也是学生精神最容易分散的阶段,怎样才能使练习有意思,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要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对求新、求异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要充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郭岁平.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49-50.
[2]张永常.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