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会
摘 要: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一课的教学,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初步认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并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在练习和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关键词: 生物实验 观察细胞 创新思维
一、教材分析
本节《生物学》内容是《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观察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本节课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都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具备一定的显微镜使用基本技能,而且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一般过程,为本节实验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由于学生才步入初中,刚刚涉及探究和实验,在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有限,因此,本节课的进行属于生物基础课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并练习用显微镜观察。
2.初步认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并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能力目标。
1.在练习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在练习和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一)制作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二)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掌握各部分的作用。
(三)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规范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七、教学内容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提问上节课有关教学要点,反馈教学效果,巩固上节课的知识要点:复习巩固显微镜的使用。进行教学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纠错、表扬。
(二)新课导入。
导言: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大家不妨试试。
简要介绍切片、涂片、装片及永久(临时)装片的知识。
板书: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要先制成玻片标本)。
(三)实验教学。
1.介绍玻片标本
对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步: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第二步: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第三步: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第四步: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开。第五步:盖上盖玻片。第六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染液给实验材料染色。第七步: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观察了解不同玻片标本的差异)
2.实验目的要求
说明本节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鼓励探究和合作。
3.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启发学生观察,要求学生思考每个步骤的作用,启发学生用一个字归纳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中的每个步骤。
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滴。
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撕。
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开——展。
盖上盖玻片——盖。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染液给实验材料染色——染。
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吸。
板书:擦→滴→撕→展→盖→染→吸。
4.学生亲手制作临时装片标本
(学生亲手实验操作,练习临时装片。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可以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完成。)
引导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并做辩证评价。
老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操作中的创新点,及时给予鼓励,并加以肯定。对不正确的操作及时纠正,并讲清正确的操作要点。
5.实验反馈
实验完成后,请不同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初步了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熟悉器材,相互评价。
(其他同学根据前面同学的表述进行必要的补充。同学间开展互评活动,老师及时进行客观评价。)
6.观察植物细胞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初步感知细胞,注意根据染色结果区分细胞的各个结构(参考教材和教具),同时注意观察制片的效果。
(通过进一步熟练操作,加深对植物细胞观察的体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避免不规范操作,力求熟练,使实验圆满成功。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概括总结和归纳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结构,体会细胞的整体性。
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并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
7.认识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学生自学教材植物细胞的结构,对照观察的细胞进行结构辨认。老师提出绘图要领:(1)真实;(2)规矩: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尤其注意点的画法)要规矩;(3)完整:名称标注齐全。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按照绘图要领,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四)课堂总结。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布置课后和下节课的课前任务。明确课后和下节课的课前任务。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1)有了污点怎么办?(2)细胞、气泡有什么区别?(3)染色剂对细胞有什么影响?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活动及动手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内互帮互促,较好地完成实验要求。
(二)发挥了就是的主导作用。
毕竟有少数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因此,有的同学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还不是很熟悉,甚至出现一些错误,这就要求老师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耐心指导,并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观察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进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不仅使学生初步具备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黄小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四川教育,2004(09).
[2]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09).
[3]梁松涛.浅谈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模式及其实践[J].教育研究,2010(12).
[4]王东伟.生物知识网络系统图在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