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秀
摘 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索如何成就文言高效课堂。在保留旧有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改变思路,大胆放权,让学生参与课堂,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以铅字诱惑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提高文言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文言 创新 兴趣 高效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浓缩于篇章文段的字里行间,不管是鞭辟入里的孔孟经典,还是韵味深长的诗词曲赋,抑或发人深省的文言篇章,无不给人以美的陶冶、心灵的启迪。然而随着年代的更迭,如今很多人对文言已经产生隔阂,萌生畏惧情绪。在学生中,读不懂、不想读的现象普遍存在。学了却拿不到分的这种力不从心之感,更是学生急于逃避的主要因素。
文言文目前所处的尴尬处境,我想与老师的课堂教学是有所关联的。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先给学生通译全文、梳理内容,然后学生背诵课文与记忆知识点。这种模式相对僵化,没有顾及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违背他们活泼好动、“喜新厌旧”的天性,长此以往,文言文更没有市场。
如何搞好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我认为对文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在吸收旧有优点的基础上改变思路、大胆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一、取其精华,重视导入与诵读
(一)有效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即用简洁的语言、图片、故事等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这就犹如一堂课的导入,其成与败直接影响整堂课效果的优与劣。上课伊始,怎样把学生状态调整过来,并激发其对文本的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都在这几分钟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这一环节要尽量精心地设计,不要草草带过,更不能不导入而直奔主题。学生对文言文本身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导入上,教师更应重视。唯有出新,才能制胜。
(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关键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密切相关。所以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读音障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课前、课中、课后,朗读形式尽量多样化。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有其道理。多读、熟读不但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领悟各种语文知识技能,还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更有甚者,通过熟读成诵可以看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可以把知识储藏于心中,内化为能力。
二、大胆放权,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一)课前导学,“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解读课文的一把利器,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自身的遭遇,从而理解作品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以实现对写作主题的把握。如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如果知道鲍照出身寒门,而当时社会又盛行门第观念,那么鲍照诗中所展现的愁情、深沉的愤慨就不难把握,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也是如此。为何侄子十二郎的死会让韩愈悲痛欲绝、身心恍惚,甚至失去生活信心?这与韩愈的家道衰微、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的亲密无间是分不开的。学生了解这些,就了解文本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就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当然,作者资料不一定要老师介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课前导学的形式,交由学生自主去查找,通过网络、参考书籍等获得相关知识。课堂上再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加以明确。
(二)落实翻译,是学好文言的前提。
1.小组合作讨论翻译,教师集中解答疑惑。
改变由老师代办的传统文言词句梳理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文的疏通。课堂上让学生2至4人一组对照注释和其他参考资料讨论并翻译全文,对于文中不能理解和翻译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做上记号。这一步既可以“温故”,又可以“知新”。运用这种讨论翻译全文的方法,学生比教师全文翻译时记得更深刻持久。当学生的投入有了收获,自然就产生了成就感,如此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每小组推荐一人向老师提出前面讨论翻译时遇见的问题。收集完所有问题,教师再按照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从前至后对这些问题逐个解答,并对学生没有提出的,但是比较重要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进行讲解、提醒。然后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笔译。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又能很好地完成重难点的解析,真正做到“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文言知识点。
字词的归纳主要有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主要由教师以题目的形式列出,要求学生解答,在解答中记忆并学会运用;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则可以按类别让学生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从头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师适当地纠正和补充。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给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让学生当小老师。
现代教育理论及教育观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谈不上教学质量的。让学生当当小老师,给他们一个任务,哪怕一段背景的介绍,一个小段落的分析,一个知识点的归纳,只要让他走上讲台,面向同学,承当老师的职责,那么他的责任感、表现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小老师们”钻研、思考、表达,从而锻炼能力,调动其他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是新鲜感使然,或是为了课堂的辩驳,为了课后的吐槽,他们都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鼓足劲头对待,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以写作促进文言的学习
要让学生更加走近文言,我们还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写作任务实现。比如高中议论文写作,入格训练时可以对照《寡人之于国也》进行仿写,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当明晰,甚至可以要求学生以文言或半文言的方式写就,像“分不加多”等话题,也能让学生言之有物。升格训练时,还可以参照《劝学》、《师说》,学习它的正反对比论证,提高作文的论证水平。或者在班级刊物中开辟一个文言专栏,刊登学生来稿,以铅字的诱惑,促使学生学习文言,运用文言。通过各种形式,学生认识到文言课文的价值,体会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文言文课堂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要进行积极的摸索、尝试与改变。给学生一点“甜头”,也许将获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