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2015-09-10 20:07李群
考试周刊 2015年65期
关键词:好奇心氛围创新教育

李群

摘 要: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关键词: 化学 创新教育 氛围 好奇心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思维,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得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设计得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诱发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于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了“红三角”牌纯碱,而获得了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的推动,创造性思维就无从产生。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Cl、CH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三、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酸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他就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了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许多发明创造往往在偶然的机会中因一时疏忽,可能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贸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创新必须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在实验效果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如果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范畴或出现其他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如上述AlCl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尝试“创新”成功的滋味。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高度熟稔,对教材相关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按常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Na投入CuSO溶液中,学生通常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蓝色沉淀。另外备课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终身有益。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教材高度熟稔、对学生充分了解、对知识持科学态度和对学生拥有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猜你喜欢
好奇心氛围创新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做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