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触”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中的教学断点

2015-09-10 17:29周桂兰
考试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高中物理

周桂兰

摘 要: 文章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分析了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中的教学断点产生的原因,并分别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切实可行的连接教学断点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案例 知识衔接 教学断点

经常听到身边人困惑:“初中物理学得很好,怎么到了高中,成绩却一落千丈?”作为一名兼授初高中物理课程的老师,笔者曾试图寻找原因。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学生的经验,笔者一直以来的答复是:高中阶段科目多、周课时少;高中知识的难度增大,更需要逻辑思维;高中需要学生长时间安静地独立思考;高中物理对数学的要求更高,等等,不一而足。直到2014年参加南京市中考物理阅卷工作,笔者才发现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衔接知识的教学断点。

当时,一个学生的解题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该学生本已将一道拉分题完全做对,可能是追求完美,他又对F■=G■进行了解释,其理由是“因为二力平衡,所以F■=G■”。阅卷老师特别替他可惜,感叹道:“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能做对后两道难题的实力派,却因为多此一举的错误解释扣掉宝贵的1分。”为什么这样一个物理学得很棒的学生,会在这个不起眼的问题上犯错呢?其实在解答这道中考题时,仅要用到一个结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其重力的大小”。问题的正解是:因为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由二力平衡可知:F■=G■;又因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F■=F■;等量代换得到F■=G■。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不会讲授这样的思维过程,而是简单地把它作为一个直接使用、不需解释的结论,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牢牢记住。

类似的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教学断点的例子还有很多。

教学案例一:在学习压强知识时,课本中用两幅图引入压强的概念:一幅是同时用左手手掌和右手指尖相互挤压气球,观察哪边压力的效果更明显;另一幅是同时用○ 理化生教学与研究左右两手的食指分别挤压铅笔的两头,观察笔尾和笔尖哪边的压力效果更明显。这两幅图的目的在于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时,班级里的“学霸”曾问:“老师,这两幅图中压力相等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勤学好问的“学霸”对压力相同的原因无所适从,而该原因恰是课本中忽略不讲的。

教学案例二:在讲授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一节时,笔者原本认为,初中已分析过压力、支持力和重力三者的关系,学生有基础,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但是事实上,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很多学生总错误地认为,失重就是重力减少,而超重就是重力增加。原因在于,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帮学生理清思路,确定好研究对象。

教学案例三:几年前初中物理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是:第八章《力》,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第十章《力与运动》。其中,《压强和浮力》是先于《力和运动》讲授的,教材改编后,调整了这两章的顺序。之前笔者未细究过这些不起眼的问题,现在反思:学生在不起眼的地方犯错不是偶然,那是学生思维的障碍点。

综合以上几个案例,笔者认为,初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断点是思维上的断点。初中物理教学更偏向开发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更侧重经验总结归纳,教学内容靠记忆的比重大,为了应对考试甚至是靠速记来取得成绩,忽略思维的完整性。对于初高中衔接知识的思维点拨,初中老师认为从生活经验可知的不需要讲,而高中老师认为初中已经讲过了就不应再浪费课堂时间,结果造成初、高中老师都未讲,学生的思维出现断点。也许学生需要的是一两句话的点拨,这些点拨就像铺路石一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顺着这些铺路石上一个台階。

如何解决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中的教学断点?也许让所有物理老师进行初、高中循环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是笔者认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学生每一处的思维障碍点是一种更有效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笔者只是尝试用物理实验中的“试触”方法,试着触碰这些断点,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结合以上教学案例,笔者提出三个切实可行的连接教学断点的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分析过程“有的放矢”。案例一中,笔者给学生讲第一幅图的研究对象是气球,观察气球的形变可得结论:压力相等的原因是气球处于静止状态,两只手施加的压力二力平衡,故压力相等;第二幅图的研究对象是手指,观察手指的形变可得结论:两手指受力相等的原因是铅笔处于静止状态,铅笔受到手指压力相等,又因为手指收到铅笔的压力和铅笔受到手指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当时学生的表情是恍然大悟状,说明这样的解释学生是能接受的。笔者自问此前从未给学生如此详细地解释过,因为笔者从不认为此处是难点。(2)加强沟通,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师的交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和开展衔接研究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教学交流和集体备课等活动只会在同一年级组内进行,即使在一所学校,初中和高中部的物理教师也很少有机会一起交流。学校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经常性地组织教学衔接的交流讨论和跨年级的示范课等活动,为初高中物理教师搭建沟通平台,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进而调整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3)渗透物理思想,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解物理学史和讲解习题是渗透物理思想的有效途径。物理学的发展史包含物理学思想和方法,在引入物理概念和进行相关物理实验时,适时地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当时的思考方法。在讲解习题时,要重点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忌不加分析地套公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循序渐进,放弃功利的“唯分数论”,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脚踏实地地打好物理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