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志育
摘 要: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用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学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种实践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以设计作业,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改变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式,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给学生设计和布置作业,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用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学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种实践手段。因此,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窗口,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南。那么如何设计习题,设计什么类型的习题,作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领域。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方案
1.数学作业类型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对课后作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课堂作业不应该只是单一的任务和枯燥的文本,而是应该突出其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引导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数学作业只有在内容设计上充满趣味、形式更新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泛泛的作业和练习只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记忆,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教师应该想办法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将新颖的内容和有趣味性的知识融入作业中。
3.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设计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例如,在学习了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测量一下自己家的面积。根据房价估算每一平方米的价格,根据用料的价格算出土地费用。通过这样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4.设计作业也应该坚持“因材施教”
传统的标准化作业很难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因为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基础情况上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的作业,坚持“因材施教”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讲解长方形体积计算公式时我使用了这样的例子:
(1)一个长方形游泳池的长是16米,宽是12米,高是10米,请问这个用泳池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的棱长和为26米,长为19米,宽为8米,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游泳池的底面积为24平方米,它的底的周长为20米,表面积为114平方米,请问这个游泳池的体积是多少?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评价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业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单纯地用“√”和“×”评价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肯定会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批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适当加以评语
我们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作业都加注适当的、恰到好处的评语,不仅能对症下药地、卓有成效地解决教学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切实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不失时机地进行因势利导的思想教育.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利用评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了为什么错、怎么改正。
(2)利用评语,拓宽思路,自主创新。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在留意学生解题正误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语,给学生以点拨,就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如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3)利用评语,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作业的评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外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作业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中,及时运用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对于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改正缺点。对于急于求成、不求质量、字迹潦草,导致作业正确率低下,但其思维敏捷,爱做思考题等,可以写“你连最难的思考题也做对了,成为班内的佼佼者。希望你的字也像做思考题一样超过其他同学”等委婉的批语。
2.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原有的优、良、及格等级制,千篇一律,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难以分清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例如,可用A、B、C等表示。每一个级别可以赋以特殊的意义:“A”主要看解题过程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主要看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有自己的见解。
3.适当一题多评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予提高等级,调动他的积极性。
三、结语
传统的小学数学练习内容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在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忽视了作业评价对人的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过分强调练习过程与评价练习本身的客观性,忽视了学生、教师的主观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练习是为了重建与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将构成学生课内、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作业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