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 要: 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职院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重大意义。怎样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就业创业能力 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应的。大学生最终都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要立足社会,不仅要“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事”一要有知识,二要有能力。从人才素质的构成分析,基础是知识,关键在能力,品德是根本。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材”的教育,只有“成人”了,才能成为可用之才。
一、就业、创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指的是实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个人理想,符合社会所需所求,同时还能体现个人价值的行为能力,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是否合理规划职业发展之路,是否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是否摆正求职心态及是否适合岗位需求的实践应用技能等。
创业能力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能运用各种方法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新的结果。创业能力是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融合。
以就业为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高职创业教育目标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培养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二是培养具有亲和力、组织策划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及领导魅力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影响的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受教育期内是影响最大、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其作用不言而喻,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校园时期,教育活动由大批经过专业培训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完成,不仅成系统,形势稳定,手段也多样化,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
学校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天然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离不开学校教育。高职院校本身侧重专业技能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离不开素质教育。
对学生个体就业创业能力影响最活跃、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无不需要素质教育,下面一一分析。
(一)责任感
责任,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例如:工人按照工厂工作条例,做好职责范围内工作就是他的责任。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责任的约束除了依靠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以外,更多的是依靠自身道德和修养。责任感是思想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责任感的培养除了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外,最主要是靠学校的素质教育获得。一个社会人如果没有基本的责任感,不但完成不好本职工作,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高职院校利用课程教学包括德育课程、专业课程,努力挖掘课程的教育潜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毕业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才可能成为有较高创业能力的栋梁之才。
(二)事业心
事业,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事业心是一种道德品质,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执著追求的情感,坚定不移的信念。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构成要素中,首要的是事业心。要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之外,还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工作中,事业心体现为可靠性、纪律性、决策能力等。在责任心的基础上完成本职工作,有了事业心,才可能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创造性地完成其他工作。
(三)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能力是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指在工作岗位上创新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新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产生新的工作效果、效益。有创新思维才可能创新,在受教育时期培养创新思维,在工作中学会使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才可能找到处女地,做到创新。
创新能力主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培养,但它要求个人具备的基本素养,如健康心理、灵活思维、创新思维、耐心和恒心、合作意识、自信等只能在实践中培养。
(四)实践能力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过程,是付诸行动的过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各地高职院校重中之重的教育教学内容,也是高职教育和本科甚至更高层次教育不同的侧重点。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将课堂知识内化,真正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完善自身发展。实践是职业教育的立足根本。和本科甚至更高层次教育不同,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等模式将实践活动贯彻教学始终。通过大量课堂实践和课外实习,通过知识学习、消化吸收、不断反思,将课堂理论知识内化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丽.加强创业教育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孙迎武.素质教育之现状分析与建议.中国教育学刊,2014.9.
[3]刘邵岚.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2015.5.
[4]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5]倪师军,曹俊兴,邓斌.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的思考.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基金项目:《河南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JYB20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