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看图作文教学浅论

2015-09-10 07:22缪晓芳
考试周刊 2015年68期
关键词:中年级小学语文

缪晓芳

摘    要: 小学生进入中段语文的学习后,在作文练习方面将由以前简单的看图写话向看图作文转变。能否让学生顺利转型,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飞跃,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做到体察入微,合理地浮想联翩,最后使之顺理成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中年级    看图作文教

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它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写作需要素材,这些素材就是由观察得来的。然而观察不止是“看”,还要会“想”,要能从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和联想。小学生进入中段语文的学习后,在作文练习方面将由以前简单的看图写话向看图作文转变。能否让学生顺利转型,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飞跃,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有目的地加强观察和联想事物的指导、练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十分重要。现以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习作三》为例,加以阐述。

一、体察入微

联想有赖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真观察。(苏霍姆林斯语)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从看图作文上看,联想的唯一依据是画面上的事物,因此,还是要指导学生从观察画面入手,体察入微。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越细致,在脑子里的印象就越深刻,反映在作文中才可能具体、生动。但指导的方法上要有所更新,不能按低年级看图作文的指导方法——扶着走,甚至拖着走,越俎代庖。要善于诱导,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三时就侧重训练学生的观察,我是这样启发观察的。

1.复习观察事物的顺序

白板展示习作三的图画后,我不急于让学生叙述画面上的内容,而是先提出“我们过去学过观察图画,有哪几种观察的顺序?”的问题,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罗列出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上至下,由下而上,从远及近,由近到远等观察的顺序。接着要求学生统观习作三这幅图,并提出第二个问题:“画面上主要画的是什么?”“根据画面的主要内容,按什么顺序观察,才能把画面上的事情说好?”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思路开阔了,觉得这幅画内容比较丰富,提出了从上到下、从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认识,观察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诱导观察事物的特点

习作三这幅画中有:天空、远山、树林、草地、小溪、野花等。我在指导学生写景物时,先让学生观察景物,然后抓住景物的特点说,例如,(?摇?摇     )的天空,(?摇?摇     )的小河,(?摇?摇     )的树林,(?摇?摇     )的野花,再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连起来说,鼓励学生把几句话连成一段话。

达尔文曾对自己做了如下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在小学看图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浮想联翩

语言有了想象才有文采,生活充满想象才快乐,故事有想象才有趣味。可见孩子的习作也需要“撒谎”,合理的想象能为作文加分。从观察得来的画面,只不过是一个骨架。如何使其形象丰满起来,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满足于观察到的轮廓和表象,还要展开合理想象,联想出画面上所没有的东西。

要引导学生联想,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懂得看图作文的联想是怎么回事。看图作文的联想,就是从画面上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物想到彼物,以点想到面,以现在想到过去和将来的思维活动,简言之,就是要透过画面而浮想联翩。单幅图的联想,也可以认为是补充画面必然有而没画上的事物,想到这幅图的前后还有几幅与之有关联的图画。习作三,我就是采用以观察一副画想出多幅图的联想方式进行引导的。

1.根据画中的白云、远山、树林、草地、小溪、野花,以追溯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出春天或秋天的图景。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出大森林、原野、山谷等美景。

2.习作中要求添几种小动物,仿照例文写写。我以回忆的方式,引导学生想出小动物的样子及活动的情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以观察单幅图,诱导学生再现与之相关的情景,并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既能收到好的效果,又能让学生从中领悟联想的一般规律。

三、顺理成章

观察和联想之后,我们不能立即让学生动笔写文。因为学生对从观察和联想获得的众多的素材还要加以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即布局谋篇的过程。指导好布局谋篇,学生表达才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增强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根本途径。所以我指导《习作三》时,要求学生把观察和联想的材料罗列出来。接着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材料理成结构提纲。之后,叫一位语文程度中等的学生,详细口述,教师稍加评讲,再让学生下笔。

例如在描写景物这部分时,孩子是这样写的:“春姑娘来了,一缕缕阳光洒向大地,显得那么温暖明媚。微风迎面吹来,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河岸边,青青的小草正探着身子张望地面的春色呢!那颗颗露珠点缀在叶尖上,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出了它的奇光异彩。抬头望去,只见条条发青的嫩枝上有斑点,是红色的露珠,还是未落的果实?不,都不是,那是一个个含苞欲放的桃花花蕾。你看那花蕾顶尖已经裂开一条缝儿,一丝花蕊正使着劲向外钻呢,好像要迫不及待地看看这大千世界。”

又再如描写小动物时,有的孩子这样写道:“小河里,一群小鸭子在水中游玩,瞧,这只小鸭子正在‘洗头’呢!它把头伸进水中,屁股和小鸭蹼翘得老高,好可爱啊!小河边,小羊在散步,它边散步边吃草,显得那么悠闲,有时还闻闻野花散发出的清香,‘咩咩’地叫着,好像在说:‘好香!好香!’”

看图作文图上内容是定格的,画面的容量是有限的,但孩子们的观察是细微的,想象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教孩子写作文不能就人写人,就事写事,还要教会孩子靠观察和联想表达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所以,勤于观察,勤于思索,在日常实践和生活积累中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联想与想象能力,同样是我们教孩子写好作文的基本保证。

猜你喜欢
中年级小学语文
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析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