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效应”和“得寸进尺效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10 07:22吴路萍
考试周刊 2015年68期
关键词:南风刻板学困生

吴路萍

摘    要: 目前形式下,学困生成为目前多数学校关注的热点。作者从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方面的障碍研究学习困难的成因,并针对其障碍,从心理效应方面提出教育转化对策。

关键词: 南风效应    得寸进尺效应    学困生    转化工作

“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①。

一、语文学困生的界定

语文学困生指学校教育中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笔者的理解是:首先,语文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的;其次,语文学困生的智力正常;再次,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或者在听说读写能力上达不到这个学段应有的层次。但是,这类学生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取得进步。

二、研究对象

1.学习状况

这个班级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其他省市农村,在本市居无定所,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语文学科主要表现为:(1)对语文没有学习兴趣,觉得语文课太枯燥;(2)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跟不上教学进度;(3)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4)缺乏学习技巧,学习效率低下。

2.心理特征

与其他学生相比较,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会给予注意,但是注意时间不持久,更不能把重要事情从众多事情中分离出来;这些学生性格外向,但易急躁,课堂上喜欢插嘴;习惯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责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将不自信转化为叛逆,破罐子破摔,从讨厌某个老师转而讨厌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学生成绩和习惯的问题,最终转化为心理问题,这一点急需教育者加以关注。

三、利用心理效应的相互制约转化语文学困生

心理效应有很多,下面笔者就列举学生中常见的“刻板效应”和“破窗效应”谈谈学生的状况,以及教师是如何利用“南风效应”和“得寸进尺效应”转化语文学困生的。

1.“南风效应”针对“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指的是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做某类人的典型代表。在长时间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和学生形成了相对的刻板效应,学生认为教师只喜欢好学生,老师对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轻则从内心轻视他们,重则便会时不时地加以奚落、呵斥或者漠视。

南风效应源于一则寓言,讲了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结果北风因肆意横扫,反而让行人的大衣越裹越紧,而南风则因为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脱掉大衣。

教育教学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当学生试探你的时候,你对学生横眉怒对,甚至体罚,会使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教导,则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老师处理问题时应尽量采取柔和、暗示的方法。

笔者初次接触这些学生的时候,在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后,把学生和自己当成一个利益和爱好共同体,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用春风般柔和的情绪态度对待他们。语文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可以给学生更多人文关怀和情感熏陶,有了这样的学科特性,加上对“南风效应”的合理运用,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老师,不喜欢阅读呢?

2.“得寸进尺效应”针对“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人们内心某些暗示性纵容,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的表现;“得寸进尺效应”告诉人们,当对他人的要求很高的时候,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地实现。他们的共性在于都是由内心某些暗示日积月累形成的结果。

学生也是一样,长期被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的状况。“破窗效应”让这个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的,可能对未来变得更加迷茫无措。

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转化学困生时,“欲求其中,必求其上”的做法并不适用,一下子把一个很大的甚至很难的要求摆在他们面前,只会令他们望而却步。所以,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遵循“得寸进尺”的原则,从易到难。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困生,最低要求也不一样,只能考个位数的孩子就要求背默简短的诗,当短诗都能反复背诵默出之后,适当加些长诗,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适当增加积累,还能多挣些默写分。勉强能考及格的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背诵上,需要对阅读有要求,不能完成所有阅读题,至少每天要能完成指定阅读中的基础题,慢慢提高学生素养,等等。

实施“得寸进尺效应”是一个缓慢而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对待孩子除了有耐心外,还要有方法。因此,首先对他们提出较低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甚至还要积极为学生进行个辅,提升个体在同伴中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这样一步步不断缩小差距,使其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并意识到已经实现的目标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想,从而坚定继续努力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学困生也是学生,教师需要对他们多点关心,多点爱,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继而接受教师的做法和要求。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受其教”。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注释:

①王维娅,等.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4):118.

参考文献:

[1]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吴樱花,主编.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李韦遴,主编.好心态成就好学生.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侯一波,主编.一个都不能落: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南风刻板学困生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南风颂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