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坦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学校管理的转变、学校创新管理的理论依据、学校创新管理的基本策略,并对学校管理创新进行了思考,以实现学校管理形态的嬗变,夯实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学校管理 改革创新 基本策略思考
一、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
1.经验管理型:凭个人经验僵化而机械地管理学校,难于考虑到现实的变化。
2.科学管理型:能理性地以制度管理学校,难于做到以人为本。
3.创新管理型:能以人为本,创造性地灵活而和谐地管理学校。
二、学校管理要实现四大转变
1.从行政式管理向服务式管理转变:学校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从行政管理中解脱出来,着力建构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以关爱、理解、尊重为核心,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条件,激励教师和学生有序发展,实现生命化教育。
2.从执行课程向开发课程转变:转变观念,改变管理模式,增强课程意识,由课程管理走向课程开发,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以满足本校师生发展的需求。
3.从管理教师向发展教师转变: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的发展,转变教师管理观念,改革管理制度,把以管住教师为目的的规章制度转变为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机制,把自上而下的集体教研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把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转变为建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全力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专业素养创造条件,使教师充分感受到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体验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4.从要求学生适应的教育向适应学生的教育转变:建立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给每位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和自主权,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合理的需求,为学生健康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获得双基础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一项社会活动,成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事业[1]。
三、学校创新管理的理论依据
1.生命化管理理论:对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负责,把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作为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建构有效的实施人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营运体系,实现创新的人本管理策略。
2.民主化管理理论:实现民主要求和手段,在实施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体现民主性,凸显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网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健全学校领导与教职工双方的自我约束机制。
3.扁平化管理理论:组织机构由“金字塔式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把管理重心下移。推行年段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年段教育教学教研等系列工作。
4.综合化管理理论:实现各职能部门功能的综合化。
5.能绩化管理理论: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指导下,建构强调个人能力、突显工作绩效的管理机制。
6.多元管理理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压力管理与激励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实现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7.过程化管理理论:管理评价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强调以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关注评价对象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四、学校创新管理的基本策略
1.项目管理策略:以某一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因为这一个项目而组成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这种管理策略具有挑战性、系统性、阶段性、目的性、开放性、相关性、制约性等特点。
2.事实管理策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努力研究和还原事实,让事实成为管理和决策的主要因素。不凭经验印象,充分让事实说话、问题说话、现象说话和信息说话,不把管理的出发点建立在不切实际的想象和所谓理论上,通过对这些事实因素的剖析确定管理方法和程序。
统计数据能充分凸显成绩和问题,学校管理者在事实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客观分析统计数据,辩证地使用统计数据,使统计数据充分发挥作用。
3.危机管理策略:学校领导为应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情景进行的预判性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危机等活动的过程。
危机产生的关键在于危机主体缺乏预防控制意识及有效的预防控制能力。如果麻痹大意或预防控制能力太低,便容易引发危机,造成危害。为此,树立预防控制意识是实现危机管理的前提,提高预防控制能力是危机管理的保障。
4.压力管理策略:根据被管理者可承受的压力进行管理的策略。它分成两部分:一是根据压力源引发的问题进行处理;二是压力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反应——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缓解。
人们一直生活在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及内在的精神压力两种压力中,这些压力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为模式。压力具有双面性,可以成为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
运用问题解决技巧,制订解决计划;积极处理问题;若已完全尽力,問题短时间内仍无法克服,说明问题解决难度大,有可能需要长期坚持努力,除了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还应有其他精神力量的支持。
5.品牌管理策略。在学校发展中运用品牌手段凝聚学校内部力量、扩大社会和教育效应的发展策略。品牌管理策略的基本流程是:准确定位→制订规划→提升内涵→细分管理→长效学习。
6.留白管理策略: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出于某一目的而故意设置等待被填写的空白,以便于让被管理者有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而不是管理者处处包办的管理模式。
客观、艺术地设置空白,空白必须在下属能力范围之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调动下属的积极性。等待、观察和评点,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下属填补好空白,不能有急躁情绪;注意对下属填补空白过程的观察,考察其能力,及时评点,帮助下属总结经验教训。
7.互动管理策略:管理与被管理是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管理不应该仅是管理者实施管理,被管理者接受管理,管理更应该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只有互动才能实现沟通和融合,单向式的管理只能造成机构功能的萎缩和人員的懈怠。人人都是管理者,没有责难的评论员[2]。
五、学校管理创新的思考
1.价值引领与自主建构的思考:价值引导指管理要追求并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实施管理,因为管理是蕴涵着教育管理者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的引导活动。自主建构指这些价值观念只有通过被管理者的吸收、内化才能转化为主体的精神价值,因为被受管理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的、能动的、生成的、建构的,而不单纯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教育的含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同样追求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关系到管理效果,更关系到管理本质。学校管理不能只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压制、命令式的行政管理,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相应的机制,搭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成为管理主体的一维。我校在积极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探索,如成立班级自我管理委员会、班级学生安全员制度、班级学生心理委员制度等,使学校行政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两条轨道,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管理工作效果。
2.制度建设与文化塑造的思考: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归结为“追求卓越,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正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学校制度是以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保障,但是制度往往只能起到规范作用,而不能起到凝聚和激励作用,所以还应该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塑造学校文化,用学校办学核心理念和发展意图对制度管理形成必要的补充。
3.标准管理与灵活操作的思考:因为在实施标准管理的实践中,主客观环境条件会变更,大量易变及不可控的因素会产生,而学生又是时刻成长变化中的人,学校的标准化管理要不断追踪标准,及时纠正偏差,合理修正标准,实现标准管理和灵活操作的结合。运用标准化手段综合管理学校,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强化教学科研效果和提升社会服务效益的重要手段。制定标准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考虑到能驱动学校管理、教育发展和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各种因素,科学确定总体标准,分层次、分等级地确定各科室、各专业、各职位的分项标准,并协调好总标准与分标准之间的功能,构成一个彼此协调、相互支持的标准系统网络,既坚持标准的导向性、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可检验性,更坚持标准的权变性。
4.目标激励与过程管理的思考:目标激励要依靠过程管理实现,过程管理中要不断强化激励,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目标本身是行为的一种诱因,具有诱发、导向和激励行为的功能。因此,学校在管理中应引入目标激励机制,适当设置目标,激发师生的动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目标应明确具体,要具有挑战性和适度的困难性,还要考虑目标的现实性及达到的师生同意和接受的程度。当目标成为共同愿望之后,应该实行过程管理,对追求目标的过程进行细节上的监控、反馈及目标的完善与修订调节,并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激励[3]。
5.独立管理与团队合作的思考:在学校管理体系中,每个职能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和封闭的系统,有自己独特的管理任务和管理要求。对于整个学校管理系统来说,每个职能部门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它和其他只能部门共同构成学校管理的大系统,而学校许多事宜并不一定完全局限在一个部门,很多综合性任务可能涉及多个部门,这就要求部门之间不仅能独立管理,还要能互相协作,以团队的整体力量创造性地完成管理任务。
参考文献:
[1]冯大鸣.沟通与分享:中外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会谈[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管理学.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PKNkq-eKbQxXAGqPU4r4UKya9hm2oDWkwTN7qlZ0wHPWNjd6HS0JK 1moLSYNrwZL9QN1BmyEJ48v9ppV34ONovnBItLrYa_J7ezakLf8gO.
[3]创新.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381/5375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