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觅真经难入解 共得神坛尽开颜

2015-09-10 07:22梁斌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本异构病句

梁斌

“学本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课堂模式,立足当代教育,为学生对学、群学、乐学、向学而设计,并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为归宿。因而,作为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改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互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在学本课堂的实践中,教师需要边学边实践,且学且斟酌。笔者作出了如下思考:

一、实施“学本导学”,提升学生能力

“学本导学”是以教师预先设计的学本为载体,以教师的主动导学和学生积极思考、实践为方法,不缺失教师的指导,绝对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学本导学”大致包涵了以下环节即:制定学本——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点拨提升——复习反馈。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认真预习教师设置的学本,深入吃透学本依托的教材,根据学本要求完成学习内容,讨论互动,思辨争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所以,自主是前提,互动是过程,思考是关键,落实为重要,提高为目的,能力为最佳。

以高三语文“病句辨析专题”学习为例,学生在学本的导学下,通过自主预习有以下收获:①借助相关例句,发现病句的出错之处;②在多个病句出现的问题中归纳类型性错误特征;③运用句子结构、语法成分深入分析常见病句的错误类型。自主预习环节开始时可能收效甚微,因为学生习惯了“现成饭”和“夹生饭”,所以,我们需要给足时间、给足情感、给足包容让他们预习、让他们自学。久而久之,学生必定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对教师也充分理解,对知识也绝对敬畏,对自己也不容迟疑。就会认真地预习、主动地思考、自发地探究就会由偶然走向必然。学生在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中,结合学本和复习资料已基本了解病句的类型,教师在点拨提升环节就要进一步明确病句的类型及规律,进一步细化和强调容易混淆与模糊之处,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点拨提升。

二、师生角色互换,小组合作加强

由于受传统思维和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在学本课堂的改革背景下,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课堂角色,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必须真正地摆脱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彻底发动学生、真真切切地搞好课堂。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固然不可或缺,但学生的探究、创新、提高更为重要。学本课堂的构建需要团队合作、共同探讨、一起进步,所以,无论是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独角戏,还是个别学生的深情忘我的“表演场”都不再适宜学本课堂的展开。学本课堂需要的是课堂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尽心竭力地参与、激情而又不失理性控制地互动,这样不但行之有效地落实了学习任务,更在各个环节中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培养了小组的创造力,于小组间也提升了他们的竞争力,无论对小组、对同学、对教师而言都是收获颇丰、皆大欢喜的。

在师生角色互换、小组合作加强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套科学规范的预备体系,起码是约定规则。客观地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表达习惯,并结合个人意愿,让他们分别扮演发言者、代言者、辩驳者、总结者、督促者等若干角色。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教师在预习、讨论、点拨、总结、复习的每一个环节又带着针对性、指导性和帮助性去深入观察、仔细辅导、搞好落实,我们的学本课堂就可以日趋高效。

以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学习为例,实施学本课堂以前,我们总是自以为是,从头至尾,不厌其烦为学生讲解、阐释,提问效果不佳,考试成绩亦差。自己苦恼,学生烦恼。实施学本课堂以后,学生先预习,读出诗歌的大概,读出自己的简单感受;随后,在学本的指引下明白要读什么、怎样读、获取方法、联系步骤;在课堂的交流互动中诗歌阅读、文本鉴赏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枯燥的说教,而是学生们带着感情、带着思想的领悟和阐释;接着,不同观点的交锋,不同理解的碰撞就是对诗歌文本“去魅”、“解谜”的过程,这一环节,笔者认为争论可以、争吵也无妨,因为这是求真务实的体现;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和困惑进行辅导、用心解答,虽然诗无达诂,但课堂的指导性不能丢失,学本的获得性不能抛却。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通过和学生们的共同实践达成了共识,积淀了方法,找到了规律,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尝试同课异构(同题异解),大胆进行解构

学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强调的是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力、判断力和解决力。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每一个班级都具有其不可争辩的存在性和“生态位”,这就需要我们在学本的设置、课堂的开展、问题的解答、知识的梳理等环节考虑并尊重学生的多元性思维、多角度思考;同时,不同的课堂内容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学本课堂模式,不同教学班级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策略。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在教研活动中借鉴他人学术的创新,总结他人尝试的经验。在讲课赛、说课赛、教研会时常常会有“同课异构”一词的使用。但是,在自我的课堂实践中,无论是由于时间关系还是个人学识所限,教师一般都极少采取“同课异构”的思维解读教材、处理题目。参考答案模式化、固定化,教学思维僵硬化、教条化,这不但压抑了教学个性的成长,也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灵性与悟性。实施学本课堂改革之后,笔者大胆地尝试同课异构、同题异解的教学方式,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轮番上台推动课堂,虽说是学生主导但绝对不主宰。

以高三“材料作文专题”学习为例,实施学本课堂以前,笔者自己总是乐在其中地分析材料、阐释内涵、提供范文“一灌到底”,每次都是信心满怀,每次又不尽如人意。之后的调整、修补也不过是隔靴搔痒,无甚改观。实施学本课堂以后,学生们自己选取材料,自己进行解读,观点进行交锋,思想不断升华。枯燥的作文材料分析课仿佛一潭静水泛起了波澜,一发而不可收拾,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被生龙活虎和下笔有神所取代。久之,借鉴到其他题目,学生们不再满足于答案是什么,而是计较于答案如何生成,题目如何变形,设问如何换样。学生们乐此不疲,教师从中也受益匪浅。

通过同课异构、同题异解,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此过程中的解构思想的生成为语文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提供了参照性和借鉴性。学生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性享受,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和飞跃恰恰是未来他们进入大学门槛之后所亟需的。所以,笔者坚信,学本课堂中的解构思想不但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本课堂自身发展的必然。

(作者单位:运城市康杰中学)

猜你喜欢
学本异构病句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怪才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浅谈修改病句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