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5-09-10 07:22王晓欣
考试周刊 2015年7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王晓欣

摘    要: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方向,才会有动力。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学习的保证,而问题情境能够融洽师生关系。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谈谈认识。

关键词: 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知识的情境化。问题情境的营造,要以精心设计问题为条件,它将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现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谈谈认识。

一、激疑引趣,创设问题情境

一节课的开始犹如一台戏的序幕,也好像是一部乐章的序曲,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独具匠心的思考,熔铸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表现了教师创造艺术的展现。

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寻宝”情境:宝物距离你右脚2米,宝物可能在哪儿呢?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还有其他可能吗?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最终形成一个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圆是由无数个点连成曲线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初步感知了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学生通过动手画宝物的位置,积极进行探索,经历了圆的形成过程。

二、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一堂数学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结束。学习贵在质疑,有疑问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如果能设计出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问题,就可以使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统一。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下课前,出示一个有趣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分一个西瓜,猪八戒分得了1/4,沙僧分得了2/8,孙悟空分得了4/16,唐僧分得了8/32。刚分完,猪八戒就嚷了起来,认为这样分不公平,凭什么他分得最少?此时,设置悬念:“那么,孙悟空真的分得不公平吗?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在提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短短几句话,让学生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温故知新,可以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一课时,教学完“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认识”后,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分别量出笔盒、抽屉的体积”,紧接着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量教室的体积”。在量教室体积的情境中,学生遇到了困难: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量教室的体积,学具太小了。产生了“有没有大一点的体积计量单位”的想法,使接下来“立方米”的教学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学生急于解决这认知冲突的欲望成了推进课堂教学迈向更高层次的动力。

四、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死”的,它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如果我们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则是赋予“死”的知识以生命和灵性。教师只有用心营造引发学生“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知与学习情感结合起来,才能引发学生深度的心理参与,才能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出示一个放进红、白两种颜色球的盒子,让学生猜: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先猜,再摸球展示,多次实验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摸球的情况吗?”从而引出“可能性”。再出示第二个盒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摸球,摸到红球的获胜。当学生带着必胜的信心摸球时,却没有一个人摸到红球。由此引发学生疑惑、猜想:盒子里可能没有红球。此时适时展示盒子,“一个红球都没有,能摸到红球吗?”由此引出“不可能”。紧接着提出设想:“如果任意摸,要摸到红球,盒子里应该怎样放球?”上例中教师借助游戏活动与问题引导展开教学,学生在“迫切想知道能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心理下积极猜想着、分析着、推理着。这样的教学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一需要。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将学生引入“不平衡—探究发现—问题解决—平衡”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使学生对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而且在实践中逐步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方金秋.数学发现学习中的学习情境及其创设[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徐银红,祝烨娣.数学情境的创设[J].教学月刊,2009,(3).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