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语文教师应从本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现实追求
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我结合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了解需要点,“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
1.在文章的重点处“切入”。
阅读教学中,以文章的重点段落为切入点,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对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情感抒发容易把握,提高学习效率。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文中人物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谈话:“同学们,你有过分别的经历吗?在与好朋友分别时,心里总会有许多话想说,正所谓‘言为心声’啊!李白和孟浩然当时也在黄鹤楼上说了一番话,互相倾吐心声。他们说了什么呢?”继而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意,以及孟浩然对李白的不舍与宽慰。
2.在文章的难点处“切入”。
许多蕴含人文思想的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就可以此为切入点。如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时,在简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后,让学生找出文中苏格拉底说的三句话,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交流体会中弄明白三句话的意思,懂得“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的深刻道理。从文章的难点处“切入”,难点解决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将迎刃而解,可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3.在文章的疑点处“切入”。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的特点,教学中可以文章中让人产生疑问处为切入点。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呢?为什么把昆虫装在衣袋里呢?衣袋里装着些什么昆虫呢?衣袋里装着昆虫有什么用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
抓住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细心揣摩,用慧眼发掘这个“切入点”,从而达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本色点,“删繁就简三秋树”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
1.平淡当中见真情。
平淡就是不加色彩,不自作矫情。新课改指导下的语文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会有千篇一律的方法,无论什么形式的课堂,都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上好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教学《池上》一课时,上课伊始,我让孩子拿出自备本跟老师学写第一首诗,老师工整有力地板书“小娃撑小艇”,接着就指名读这一行,纠正“撑,艇”的读音,一个“撑”字,让孩子做动作,理解此处为何用“提手旁”。每一个中国字都是一幅画,在此环节中,既让孩子掌握“撑”的字形,又让孩子确实感受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这种开场就犹如清新的风,从字词的读音、字形入手,在平平淡淡中与文本进行交流。
2.扎实当中求实效。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性学科,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目标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教学古诗《春雨》时,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环节“赏春学词——听春律动——谈景画春——读诗吟春”。通过一系列和“春”有关的活动深化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那形象生动的词语,朗朗上口的诗歌,童趣四溢的图画,激情荡漾的音乐,不仅使学生对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而且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吸引力。
三、创设体验点,“红杏枝头春意闹”
语文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
1.走进生活,引领参与体验。
生活是体验的沃土。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引导学生在真心参与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教学口语交际《找春天》一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走进校园,踏入公园,漫步家乡,放飞田野去寻找春天。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美丽,探索春天的奥秘。他们有了真切的体验,说起来就容易多了。
2.链接生活,督促参与体验。
小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获得情感体验。在《乌鸦喝水》一课教学中,我先创设了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学生链接了生活,找到了相关经验,把这种心理体验转移到了课文中,自然读得感情饱满,抑扬顿挫。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