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宗权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阐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 渗透方法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义不容辞,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体育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体育教学保证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在体育课教学中抓住时机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德育渗透的优势,又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的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在课中把握有利时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1.利用教师的言行、仪表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的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2.在组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3.在教学中尊重、理解学生最能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力量。特别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阶段,除找出较好的同学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两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4.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实施体育新课程,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例如: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际练习中遇到不能跑完全程的要分析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又如在球类项目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看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角度上备课,将“思想品德”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