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摘 要: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完善,教师与家长已经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必要性,同时也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这种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样化的主题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本文从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入手,提出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价值 应用策略
一、引言
所谓主题式教学,主要就是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与教材知识点出发,按照自身的教学风格设计相应的教学主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主题的内容需要包括学生学什么、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从而为课堂搭建起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平台。将主题式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因主题式教学具有独特的情景性与全面性,不仅能使教师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题式教学应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主题式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模拟真实的数学情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应及时给予指正。教师在设计教学主题式,要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之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主题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教材知识点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主题,并从中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与图形的认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问答式导入的方法,提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品都有哪些形状,能举例说明吗?”由于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从而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图形教学中。随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出图形的相关概念与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将数学知识点转化为不同的表现形式
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主题时,可以将数学知识点转化为不同的表现形式,突破教材书面形式的束缚,通过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从而使数学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此外,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跨学科之间的知识链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关于图形的对称性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图形对称性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后让学生自己将图形图片对折或者旋转,使学生在自己动手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图形的对称性特点,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梳理,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学主题。
(三)以课堂活动丰富数学课堂主题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小组合作能力,自主分析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主题式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相应的课堂主题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相交线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自主学习主题,要求学生根据主题任务自主完成相应知识点的学习,最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活跃数学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将主题式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主题式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将数学知识点转化为不同的表现形式,以课堂活动丰富数学课堂主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主题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蛇.谈主题式教学中主题活动的设计[J].中小学电教(下),2013,11(07):231-232.
[2]李淑梅.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导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3(3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