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贤
摘 要: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学会求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美的艺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与学 方式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学生习惯等待教师传授知识,而缺乏自己寻找知识的实践能力,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落入“注入式”和“满堂灌”的窠臼。
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总是和动作、运算联系在一起的,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活动的实际操作者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首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思维。没有学生的实践,就没有学生的认识活动,也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推进课程改革,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就要求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开始向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转变。
一、教师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
以教师为“主导”,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引导得法、有趣,不能让学生学得索然寡味。以学生为“主体”,就得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展示,并且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练习,练得有效果。如文言文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热情。《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兴趣最好在授课的初始时刻,每教一篇文言文,教师都根据文章的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和问题。比如第一册第五单元,可以这样导入: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为某件事劝说别人,或是受别人之托劝人。怎样劝说,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完成他人赋予的使命呢?古代有这么几位能说会道的先贤,给我们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学完这个单元后,请同学们把他们劝人的方法归纳出来经常温习,培养自己能说会道的技能,那你们今后办事就方便自如了。这样导入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进入预设的情景,以后各篇再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学生就愿意学。又如《人琴俱亡》,可以让学生自导、自演课文情景剧,在课堂上分小组展示。学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并对课文有了全面的掌握和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大阅读视野。
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学生自学:教师针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编写导学案,上课时组织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2.自主探究:对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自己的观点举例论证,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3.置疑问难:教师置疑问难,学生独立思考,使各类学生思维都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对知识自求自知,在求索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美文欣赏:让学生课下自主地收集美文,背诵美文,课堂上让学生配乐朗读背诵,使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感悟人生的奥妙,领悟生活的真谛。
三、放飞想象,唤起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学《阿里山纪行》一文时,通过阅读感知,理解感受阿里山的美景、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的本性等内容,让学生展开联想,放飞想象,把“阿里山”分为三大板块:其一,阿里山优美的自然风景;其二,阿里山独有的迷人风光;其三,阿里山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的本性。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讨论内容分为抽签和自选两种,讨论题目为:假如你是导游,你怎么向游客介绍阿里山?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下被激活,讨论非常热烈,小组合作,互相补充。课下,让学生以《我梦想中的阿里山》为题作文,根据课上的学习、讨论、交流,利用丰富的素材,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空间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情抒写。有的不但描写了山水草树、花鸟虫鱼的优美自然风景,而且加进了对人性的赞美,对真、善、美的追求,使阿里山真正成为学生心灵中的一块净土。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只有“教”和“学”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学;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拓宽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求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美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罗伟全.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5(01).
[2]邓云政.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与反思[J].中学语文,2014(12).
[3]张忠乔.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浅谈课改后语文教学新思路[J].考试周刊,2012(88).
[4]刘育娟.如何处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2(84).
[5]逯男平.浅谈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