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传播中的大学生参与

2015-09-10 07:22刘依卿
新闻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大学生

刘依卿

【摘要】大学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为了解宁波市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及环境传播参与情况,课题组以“五水共治”为个案,针对宁波5所高校的6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有的环境传播和大学生需求、接受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环保教育和环保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环境传播 大学生 五水共治

一、调查背景、意义

德国社会学家尼可拉斯·卢曼认为:“环境传播是旨在改变社会传播结构与话语系统的任何一种有关环境议题表达的传播实践与方式。”这是最早的环境传播概念。简言之,环境传播是环境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到达受众、影响受众、达成理解的过程。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传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公众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中来,各地政府部门和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整合各种传播手段,加大环境传播力度,努力推动环境保护的社会化进程。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研究环境传播中的大学生参与,了解他们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尤其是他们主动参与环保传播的意识和行为),能发现现有的环保传播和大学生需求、接受之间存在的差异,以便科学地调整环保教育和环保传播的方式方法。

二、调查对象、方法

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传播案例。两年来,在政府、媒体、环保非政府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宣传、发动下,“五水共治”得到了越来越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为了解宁波市大学生群体对“五水共治”的认知情况,课题组对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省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校发放问卷120份,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36份,有效回收率为89.4%。其中男生251人,女生285人。问卷细分为25道题目,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大学生“五水共治”认知情况,大学生“五水共治”活动参与情况,大学生接受“五水共治”信息的渠道、内容偏好等三大块。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和归纳,得到结果如下:

1、大学生对“五水共治”认知程度较低,内容认知模糊

知道与否是认知的第一层次。课题组将这一问题作为问卷分方向的依据,回答“知道”的同学要做完所有的25道题目,而回答“不知道”的同学主要完成和信息接受、行动倾向相关的最后5道题目。调查中,在问及“您知道‘五水共治’吗”,44.8%(240名)的大学生表示“知道”,55.2%(296名)的大学生则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很多大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五水共治”,“五水共治”的认知程度较低。

针对知道“五水共治”的大学生,问及“五水”具体指什么时,只有18.2%的大学生能完整地回答。其中,大家对“治污水”的认知程度最高,达到43.7%,这说明大学生对“治污水”的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刻。有10.1%的同学把“引河水、湖水”也错误地纳入“五水共治”的范畴。这一结果说明通过政府和各类媒体的积极宣传,大学生对“五水共治”有一定的认识,但认知程度低,了解的内容还很欠缺,不够全面。

问卷中,我们设计了“您认为‘五水共治’和您的关系如何”的问题,40.8%的同学认为“五水共治”和自己“关系密切”,57.5%的同学认为与自己“有点关系”,只有1.7%的同学认为“毫无关系”。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肯定了“五水共治”和自己的关系。

在问及“您认为抓好‘五水共治’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时,66.7%的大学生认为重点应该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这成为被选比例最高的选项。其他选项依次为“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50.4%),“政府加大监管力度”(49.6%),“减少工业企业污染排放”(48.3%),“加大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45.8%)(表2)。这一结果说明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重点认知集中,充分认识到了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2、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活动意愿较高,但实际参与程度低

在问到“您是否愿意志愿参加宁波市组织的‘五水共治’活动”时,有55.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37.1%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7.1%。这说明宁波市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活动的意愿较高。但与此相对应的,大学生实际参与相关活动的程度却很低。在问及“您参加过多少次‘五水共治’的活动”时,数据不容乐观(表1):高达88.8%的被调查者只参加过2次以内的活动。另外,在回答“您所在的学校有开展过与‘五水共治’相关的活动吗”这一问题时,70.4%的被调查者给出了“没有”的答案。这些数据表明,虽然宁波市的“五水共治”传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高校这块领域,还需要继续深入。

3、大众媒体是大学生了解“五水共治”的最主要途径,纪录片和专题片形式最受欢迎

从表1的数据可知,大学生了解“五水共治”的最主要途径是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35.0%)与互联网(25.4%),可见在环保传播中大众媒体的影响力巨大。

基于大众媒体的巨大影响力,问卷继续深入调查了大学生通过大众媒体接受“五水共治”传播时的感受。大学生在看到“五水共治”有关的新闻或广告时,最常采用的态度是“有空就看,没空就不看”(66.7%),选择“会耐心看完”的人数稍多于“马上跳过”的人数。

被问及“要求您收看‘五水共治’方面的节目时,您会选择以下哪种类型”时,53.7%的大学生选择了“纪录片和专题片”,而他们选择这一类型的原因是节目更加“真实、直接”。其次是新闻消息报道(28.4%),见表2。

“五水共治”传播可采用负面批评报道、正面典型人物事件宣传、政策报道、常识传播、公益广告等方式。统计数据(表3)显示,大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是“负面批评报道”(24.3%),其次是“政策报道”(21.3%),再次是“常识传播”和“公益广告”,两者均为18.6%。而课题组原先设想选择者最多的选项“正面典型人物事件宣传”,排在了第5位。

下一个问题同样印证了大学生在“五水共治”信息接受中存在的这一偏好。在问及“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与周围人谈起‘五水共治’方面的话题(多选)”时,68.8%的大学生表示在“看到让人震撼的环境新闻报道”时会这么做,59.2%的大学生选择了“得知一件重大的污染事件”,还有53.8%的大学生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受到环境污染时”(表4)。这充分说明比起正面传播,负面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快、更大。

4、大学生主动参与“五水共治”传播的积极性不高

在知道“五水共治”的240名大学生中,被问及“您有主动关注我市‘五水共治’的动态吗”,表示“偶尔关注”的占56.7%,高达36.2%的大学生表示“从不关注”,而会“实时关注”的大学生比例仅有7.1%。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主动关注“五水共治”信息的积极性很低。

同时,另一组数据则进一步显示,大学生主动参与“五水共治”传播的积极性也很低。在回答“您会主动和周围的人谈起‘五水共治’的话题吗?”,选择“不会”的大学生高达“57.9%”,只有“3.8%”的被访者表示“经常会”。

四、结论与对策

从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宁波市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知程度低,对“五水”没有完整、正确的认识;虽然有较高的参与“五水共治”活动的意愿,但实际参与活动少;从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接受“五水共治”信息最多,喜欢纪录片和专题片形式的“五水共治”信息传播,喜欢“负面批评报道”多过“正面典型人物事件宣传”;主动去关注、传播“五水共治”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些结论,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高校环保教育、环保社团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环保意识,创新环保传播的方法,提升大众传媒的环保传播能力,从而使大学生真正参与到环保传播中来,成为推动环保事业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1、充分发挥高校环保教育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环保意识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阵地,高校的環保教育要注重运用多渠道的教育方式。除了用新颖、灵活的方式在大学思政课中安排环保教育的内容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校报、广播等媒介,在学校广为传播环保知识,同时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地对环保问题进行讨论,交换彼此对环保问题的看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应积极培育和引导大学生环保社团,充分发挥环保社团的作用,策划组织环保公益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环保实践中去,使环保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环保纪念日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知识竞赛、讲座、文艺演出、环保电影播放、摄影展、环保微电影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环保传播活动。积极与学校所在社区及当地的环保部门联系,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上的一些环保活动,参与环境共建。高校应积极创造机会,将大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意愿,真正地转化为活动参与行为。

2、大众媒介应创新环保传播方式,提升环保传播能力

从课题组的调查可知,大学生在接受“五水共治”信息时,存在着一些偏好。这意味着媒体针对这一群体进行环保传播时,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都应有相应的调整。电视和网络是大学生接受“五水共治”信息最常用的渠道,应充分发挥电视感染力强、形象生动的特点,制作故事性、趣味性强的环保节目,制作深受大学生喜欢的真实直接的纪录片和专题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网络、移动媒体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利用其及时、交互的特点,在网站开设环保专栏,借用博客、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环保知识普及,或者将环保知识嵌入到大学生喜欢的游戏软件中,让学生在游戏和体验中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报纸、杂志适合深度报道的特点,积极做好典型人物和事件报道,深入挖掘环境危机背后的根源,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揭露批评,引发大学生的深刻思考。同时,各媒体应该发挥合力进行议题设置,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同一个环境问题进行同步传播,在深度和广度上互相推进,真正发挥报道的规模效应,推动环境传播的社会化进程。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推进“五水共治”建设
浙江省“五水共治”中“抓节水”的重要性及开展路径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东阳市“五水共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嘉兴市“五水共治”的金融支持优化研究
“五水共治”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植物生长环境”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