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打造精彩课堂

2015-09-10 07:22许凌仙
考试周刊 2015年98期
关键词:着火点玻璃棒白磷

许凌仙

2013年11月17日,我开设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之前的准备阶段,我首先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着手进行教学设计,经过自己反复推敲和同事之间的研课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不断得到优化,最终这堂市级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

1.矛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考虑到燃烧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设计了两个有悖常理的实验,以启发他们的思维。我拿起桌上的酒精灯,问学生:“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仪器?”学生一致说是酒精灯。我接着问:“我们通常用什么方式点着它?”学生说用火柴。我拿出一根玻璃棒,问学生:“玻璃棒能把它点着吗?”大家都摇头。我故作神秘:“看我来点。”我用玻璃棒先蘸了浓硫酸,再蘸磨细的高锰酸钾(藏在仪器盒后面,学生不知道),点酒精灯的灯芯,果然烧着了。学生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呼,满脸洋溢着兴奋的神情。我乘胜追击,取出一块手帕:“我手里有一块手帕,如果把它放在火焰上,会怎么样?”大家说会烧掉。我取出一杯无色透明的液体,让前排的小A同学闻,小A说是酒精,我问大家:“如果手帕蘸了酒精,放在酒精灯火焰上,会怎么样呢?”大家说会烧得更旺。为了增加神秘气氛,我说道:“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奇迹的时刻。”我用坩埚钳夹住蘸了“酒精”的手帕,点燃前特地让小B摸了一下,小B说感觉凉凉的。当我把手帕点着时,如学生所想,手帕燃起熊熊的大火。待火焰熄灭,我让小B感觉了一下手帕,他说手帕是温热的,但不是很烫。我继续卖关子:“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刚刚两个实验都与我们的常识相悖,看来我们对燃烧并不了解,所以我们今天好好研究下燃烧到底是怎么样的反应。”

2、活动情景——共同参与,探求结论。

动静结合的课堂模式易于把学生带入课堂,所以我参考课本内容,再加以推敲提炼,设计了以下三个小实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1)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摇 ?摇。

由此得出:物质燃烧本身必须具有?摇 ?摇性。

(2)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摇 ?摇。

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和?摇 ?摇接触。

(3)同时持小木条和秸秆,放在酒精灯外焰的同一高度,观察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摇 ?摇。(第三个实验中用到的小木条和秸秆我反复斟酌了很久,二者形状相似,现象明显,秸秆的上部是空心的,我特地取了最下面的比较实心的部分。)

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摇 ?摇。

通过这三个实验,学生相互合作、比较、归纳,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提炼出了实验的意图,更能清楚地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其中第三个实验我挖掘了书上的一句话:“点燃在引发燃烧中起了什么作用?”燃烧不一定要“点”,也有不点自燃的情况。如农村里堆放的秸秆经常要翻动一下,如果长时间放着不管,它自己可能会突然烧起来,这是因为缓慢氧化放出的热达到了着火点。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挖掘书本,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让他们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

二、优化学习方法,强调实践出真知

1.演示实验——展示+探究,开拓思维。

学生切身感受到燃烧的条件后,我改进了一下红磷和白磷的燃烧实验,要求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我把白磷(从冷水中取出,留下悬念)和红磷分别装在试管里,试管套上气球,还有一块白磷放在热水中,在准备这些仪器的同时我解释说,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同时将白磷和红磷放入热水中,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另外两处不燃烧。学生能很快反应过来,包括如何让不燃烧的两处燃烧也能找到方法。如何将水中白磷点着很有意思,跃跃欲试的小C想到给白磷通氧气,我充分肯定他的想法,也向他提出另一个难题,老师没带氧气,也没带高锰酸钾,怎么给白磷氧气呢?小C有些困惑,我提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中就有大量现成的氧气。小C恍然大悟,我把一根大试管交给小C,你能呈现给大家水火共存的奇妙景象吗?小C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将大使管罩在白磷上,大家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又是一个与常理相悖的实验,发出激动的欢呼。

2.结合视频——阐述优缺点,取长补短。

我改进的实验也有一定缺点,就是试管中氧气少,白磷燃烧一会就熄灭了,再加上白烟的遮挡,坐在后排的同学看到的现象可能不是太明显,所以我通过播放实验视频,弥补了这一缺憾。同时,指出了视频上的方法不够环保,使学生明白改进实验的意图。

3.首尾呼应——揭开谜底,深化理解。

到此为止,学生已经能理解并运用燃烧的条件了,我再把课堂回放到开始时的两个“小魔术”上。我把变“魔术”的道具从仪器盒后面取出,解释“魔法”的玄机:“其实这是根普通的玻璃棒,并没有魔力,老师在玻璃棒上做了点小动作,我先蘸了浓硫酸,再蘸了磨细的高锰酸钾粉末,这两种物质混合会放热”;我又取出烧不坏的手帕:“这也是块货真价实的手帕,老师在酒精上动了点手脚,刚刚蘸的并不是纯酒精,而是含量为50%的酒精溶液,如果是纯酒精,手帕会如大家所想的,会燃烧得更猛烈些,那么为什么50%的酒精溶液会有神奇的魔力呢?”在积极讨论和我的提示下,学生也能理清思路,燃烧的是酒精,热量被水蒸发吸收,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完好无损。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以上内容是本课的重点,燃烧的条件理解透彻了,灭火就迎刃而解了。灭火的方法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缺一即可。我精心准备了四个成语让学生分析,总结如下:

我重点分析了“煽风点火”这个成语。为什么扇风能使篝火燃烧得更旺,一支小蜡烛为什么一扇就灭了,扇篝火和扇蜡烛有本质区别吗?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扇篝火和扇蜡烛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了空气,但是风会把热量带走,篝火的热量大,风带走的热量不足以使它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能继续燃烧,而且燃烧得更旺,而蜡烛燃烧的热量本来就小,风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了。这就表明当三个条件都满足时,增强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能使燃烧更剧烈;但当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时,其他两个再加强都没用。这一活动设计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燃烧的条件是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缺一即可。

猜你喜欢
着火点玻璃棒白磷
邪恶的空中焰火:白磷弹
电荷常见易错题两例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聚焦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纯弯状态下高硼硅玻璃棒级联断裂的条件研究
消失的玻璃棒
人工智能:资本圈的最佳“着火点”
答案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