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娟 叶冬梅
摘 要: 如今,含我院在内的绝大多数技工院校采取的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为“终级考核”模式,即没有所谓月考、期中考等阶段性考核,只有期末考试,外加平时成绩,两者以一定比例(多为6:4模式)合成最后总成绩,作者称这种考核方式为“终级考核”模式。这种无阶段性考核方式无论对学生系统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还是对教师评价学生都是不利的。本文就阶段性考核实施方式与作用阐述阶段性考核的必要性。
关键词: 终级考核 阶段性考核 技工院校
一、实施阶段性考核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
笔者认为阶段性考核可以每月实施一次,但与中学时期的月考需要区分开来,月考采取试卷答题方式,而技工院校的阶段性考核可以灵活多样,譬如主题任务。指教师结合前一阶段知识内容,制定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较强的任务,任务方式可以是动手,也可以是答题,以此巩固知识,并将以往所学知识相连接。
这里笔者举两个主题任务的例子,如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在学习了“组合体的表达”这一章内容后,教师可以找一个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机械零件,学生绘制规范的三视图,考核内容除三视图表达外,之前所学制图规范、图幅布置等都应列入评分细则,教师批改的成绩作为阶段性考核成绩,这一成绩应比平时作业成绩的分量大出许多。再如模具专业课程《塑料模工艺》,在学习了“注射模的结构”这一章内容后,教师可以从模具车间找来几套真实的模具,让学生拆装作为考核任务。学生通过拆装,可以巩固注射模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样的结构类型等知识。
这种阶段性考核对巩固知识、串接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能让学生深刻地复习知识、利用知识。
二、阶段性考核体现该课程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的生源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并不爱学习,有的学生根本不听课,更有甚者,临毕业都不知道自己具体学到了什么?哪些是专业课程?哪些是基础课程?甚至有个别同学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什么……
如果实施阶段性考核,学生务必从自己进行的考核(试)中看出专业的具体化,察觉出自己将来可能要做的是什么事,哪些课程是基础性较强的,需要广泛了解,但不必深究;哪些课程是专业性较强的,必须熟悉并深度掌握,且容不得随意更改;哪些课程是关联自己工作实质的,是教会自己将来应该怎么动手做工作的。
这些课程性质的体现都需要依托阶段性考核的实施。学生明白了各课程的性质、地位与重要程度,才能更好地平衡各科所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这一点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阶段性考核能平衡课程最终成绩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采取的考核模式都是终级制,事实上学生只需要参加期末考试,平时表现多以考勤及作业衡量,这种模式对检验学生运用知识有很大限制。作业往往只针对某一节知识点,很少将知识串接;考勤只能体现这个人到课了没有,至于有没有认真听课,学到了多少知识,都是个“谜”,仅这些评价,对一个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来说,有时候未免显得苍白无力。
有的学生平时非常努力,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但是偏偏期末考试发挥不好,考试的知识点正好是他的弱项;有的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连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可偏偏非常幸运地在期末考试的考场上坐在了学霸的后面,利用偷看特长将试卷答得异常优秀。很明显,对于上述两种同学,终级考核模式未免显得非常不公。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平时表现非常优秀,可就在考试当天突发阑尾炎住院了,缺考了,所有试卷只能是零分,由于没有阶段性考核成绩的平衡作用,这名学生光依靠那仅占总成绩40%的平时成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及格的。
以上三类学生的遗憾,就在于教师没有实施阶段性考核,导致优秀同学最终无法及格,而投机取巧的不良学生却受了益。如果教师能在学期途中进行两到三次考核,考核成绩便可以与终级考核平衡。以三阶段考核模式举例,可采取1:1:2的比例,前两项阶段性考核占25%,最后一项期末考试占50%,以最后总分作为期末考试分数。这种方式解决了期末考试衡量不全面的各个问题,非常值得提倡。
四、阶段性考核能使知识更全面和更具体
很多时候,课与课之间的关系既是散的,又是相连相关的。这点教师非常清楚,会在课堂上强调,但很多学生逻辑思维并不理想,未必能体会到知识的关联点。阶段性考核能将知识关联地进行复习巩固,使知识更加具体、深刻。
当然,阶段性考核不光是巩固和复习知识点,教师通过对考核结果的评价与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同时对掌握学生学习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这里笔者必须强调的一点是:阶段性考核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且应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经精心设计,则与平时作业无异,教师应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