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
江苏初中信息技术8年级教材第11章以程序设计作为教学内容,并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为例,不过这并非专业编程,也非软件开发,其重点在于将程序设计的魅力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一计算机语言,不再觉得这是个神秘的过程,甚至恐惧这一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其解决问题。对于VB编程课,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早已被奉为真理。一个人对某个事物兴趣浓厚,就会激发其主动探索、求知、实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具体到VB程序设计这一章的内容来讲,教师在授课时,为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应努力培养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在第一次课上,教师可以将事先编好的诸如单位换算、输入日期测星期几之类的很小但又非常有趣的程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使用它们,并使他们知道这是老师自己编的,通过编制这些程序,可以解决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VB这种计算机语言,面对计算机程序,他们不再觉得恐惧或神秘。而且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他们具备了编写小程序的能力,这样恰好与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相吻合。在讲课过程中,我举了鸡兔同笼这个学生所熟知的例子,由程序设计了个例进而向一般过程推广。此外,我进一步追加了一些问题,将处理问题过程中计算机程序所具有的便利性、灵活性等优势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程序语言如同一座桥梁使人与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亲密联系和沟通,一个使用计算机或软件的人,通过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可以变成一个开发软件的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二、由浅入深,注重学生参与
就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看,多数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因为对程序设计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而有一定的兴趣。然而,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他们越发觉得这门课并不是那么好玩的,相反却比较枯燥,一些学生甚至因此有了畏难情绪。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初期,不能把大批抽象的概念、名词一股脑地抛给学生,因为这样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严重打击。循序渐进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思维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将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调动起来,使教学效果更好。举例来讲,对于计算机程序这一概念的讲解,可以先通过银行取款程序、查字典程序等学生所熟知的场景入手,逐渐将计算机程序引出。这种讲解方式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起概念来更加容易,与他们的认知规律相符。再如,对于对象的属性的讲解,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属性,如名称、大小、显示文字等,而由学生在自己实际使用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其他属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学习,这样必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对于新知识,尤其是程序设计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真正接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扮演激励人、启发人的角色,使学生对其中隐藏的规律能够自己发现并掌握。可以通过提问题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可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理论或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就所要学习的知识形成清晰思路。就程序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而言,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即使学生由完全模仿至半模仿,最终可以独立进行程序设计。具体来讲,教师先选取例子进行详细分析,对编程的整个过程进行讲解,之后稍微更改要求,使学生模仿教师之前讲授的内容完成,这即是所谓全模仿。如我对“求圆的面积(半径已知)”这个程序进行了演示,之后给出“求三角形面积(底、高已知)”这个程序让学生模仿编写;将部分代码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分析,稍加更改引导学生编写程序,这即是所谓的半模仿,如我告诉学生看前一张照片的代码怎样编写,然后引导他们将看第一张、后一张、最后一张等的程序编写出来;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地编写出程序,这就是所谓的独立编写。可见,上述这些教学模式均离不开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发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够大胆猜测,敢于提出质疑。
四、采用“情境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创设有趣的情境,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能够更有欲望、热情和兴趣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时更兴奋、专注,并且能获得愉快、满足的感觉。教师利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围绕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及对应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对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已掌握的文化知识等有充分认识和考虑,从而能够因材施教。VB程序设计中包含很多概念,对初中生而言,教师只简单叙述这些概念的定义,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出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举例来讲,对于“循环结构”这部分内容,我将循环的运行情况用Flash动画呈现出来,即你需要在运动场上跑N圈,指挥员在你每跑完一圈后都会发给你一个用来计数的标签,跑完规定的圈数,即标签数达到标准后,你就可以停下来了,循环变量实际上就是此处的标签。在奔跑过程中,你会一直看到同样的风景,实际上就是执行了N遍循环体中的指令。原本抽象的问题就这样被很好地“情境化”化了,学生自然更好理解。
五、建立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实践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都离不开上机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在设计课堂教学的习题时,教师要尽可能重点突出、逐层递进,即由易、浅、简到难、深、繁,不至于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尽可能做到开放性,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课程的兴趣更浓厚,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最好能先自己实践一遍,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此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除了教授学生修改的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找到出错的根源,自己想办法修改,对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及时向学生反馈其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恰当评价学生,使他们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必然会有极大提高。举例来讲,我会要求学生向教师服务器上传他们的作业,在每堂课之前,我都会讲评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肯定,教师的评价通常是很受学生重视的,教师的肯定与鼓励的语言必然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做到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情绪、动机、态度、自信心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让评价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力表扬思维策略新颖的学生;努力发掘并大胆肯定学困生的闪光之处,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指出学生缺点时要注意表达方式,不要使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自尊心受到伤害。此外,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可以对自己教学安排进行更好的调整。
总之,程序语言是搭建在计算机和人类间的一座无形的桥梁,它能够有效协助我们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VB教学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在掌握VB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还应让学生学会用VB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熟悉并能做到灵活运用,从而使VB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军辉.浅谈VB语言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
[2]沈燕.尝试“情景式”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