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
摘 要: 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发现,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体育教学工作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概括出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原因和对策,以调动中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的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
关键词: 体育课 中学生 消极参与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从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学生心理、教学内容、老师专业素养及同学与老师的相处的融洽程度等诸方面分析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体育学习的原因,以期促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体育工作,探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1.学生体育课消极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学生生理、心理缺陷
调查显示:485名学生中,有155人是因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对体育没有兴趣,占32%。这些学生的普遍特征为身材矮小、身体虚弱、体型较胖及身体部分残疾者,其产生了自卑和苦恼,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缺少勇气,担心完成不了任务,甚至担心别人的嘲笑,进而打击了自信心,导致远离体育活动。
1.2挫折
调查发现,学生在参与体育课活动或平时身体锻炼时都有过失败和挫折的经历,那些越挫越勇的学生不仅能够很快找出原因,而且能够克服困难走出阴影;部分学生不能及时从失败和挫折中走出来,致使在今后的体育活动参与中缺少自信,胆怯甚至逃避,进而失去参与体育课活动或锻炼的兴趣。
1.3社会传统观点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科学知识学好就行,导致应有的锻炼时间被剥夺。另外,体育教学受早期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致使在体育教学思想上过于强调共性,忽略个性;过于强调纪律,忽视轻松、活泼;过于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程式,忽视兴趣,导致体育教学单调乏味,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4教材内容与要求问题
调查显示,人文教材老化、缺乏创新占比较高。学生反映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内容相差无几,重复性内容较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削弱学习的主动性。另外,部分项目考核标准要求偏高,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
1.5早期教育
研究发现,高中生的体育基础一般在小学、初中就已奠定,具有连续性特征。但不能排除有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简陋的教学设备和极度缺乏的师资力量,使得体育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自然无法培养体育动机和爱好。
1.6学校体育工作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费不足,场地有限;为了提高升学率,只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忽视体质的重要性;教学器械缺乏护理;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有脱节显现。
2.研究对策
2.1帮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可以自己加强锻炼,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锻炼,能够很好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身体指标,在身体上达到视觉上美的状态,在行为上达到做任何事都有健康的基础。具有良好体育锻炼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成为体育运动的骨干力量,能影响和带领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推动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开展。身体好并有相应的体育文化素养,这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2.2帮助学生构建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固然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这些外部因素,但关键是学生本身。学生一旦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就能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就能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和完善。因此,抓好心理目标的构建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有的体育老师即使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也是自发的、零散的。诚然学生的自主构建常常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现目标、计划的过程中,由于受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意志品质诸因素的制约,因此往往不尽如人意。对此,体育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心理素质的自主构建。
2.3改善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使他们最终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为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打下初步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进化和提升,以满足学生面对体育的生理、心理需求。因此,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好奇心,激发其体育学习动机。教学方法上,增强趣味性,加深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过程体会,增进体育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强化教学效果。
2.4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在任何集体中,不同体质水平、运动水平的同学是存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值得思考的。一次课上,使用同一种教学内容和方法,可能就会因为这些差异导致达不到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导致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减弱甚至反感。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准备中,将难度设置适中,让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教法上,通过分组形式,使他们提高水平,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也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方法之一。
2.5激发学生的创新需求和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期望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在体育课结束时点评时,我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三是竞争激烈。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下有独特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四是成功激励。努力创造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
2.6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的枯燥与乏味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机。体育教学要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与自然界的各种趣味性活动联系起来,以恰当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变化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学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实践证明,好的教学环境,合理、清晰的场地布置和有趣的情境,极能激发人们的运功热情,使人备受感染,因景起兴。此外,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和生动活泼、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创设兴趣情境,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原.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1).
[2]郑海龙.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策略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楠,简萍.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J].冰雪运动,2006(1).
[4]陈金艳.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
[5]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
[6]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