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六步法

2015-09-10 07:22邵明惠
考试周刊 2015年97期
关键词:桔子想象作文

邵明惠

回顾平时的作文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难怪老师经常叹道:“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不开颜。”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呢?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兴趣是作文的动力

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鼓励和表扬。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其次,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熟悉周围的生活,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对头脑中积累的习作素材的回忆与反刍,激起对未来世界的探求与想象,这样写出的才是具体、生动、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指导学生写场面时,老师可这样创设情境,你们最喜欢的是哪项体育运动?你们随老师观看一场精彩的拔河比赛,大家感兴趣吗?接着老师播放拔河比赛的录像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运动员的表现,重点观察自己最喜欢的那位运动员,还要注意观众有什么反应。学生看得很投入,仿佛身临其境。讨论时,在同学们兴趣正浓之时,老师引导:“这样精彩的场面,你们想写下来吗?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写得最好。”学生兴趣倍增纷纷持笔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只要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作文能力就必然得到提高。

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这句话说的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房前屋后栽了竹子,乘凉时,观察它的各种姿态,欣赏它轻轻摇曳的竹影,把园中之竹变成眼中之竹,进而变成“胸中之竹”,这样写起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草地上,飞过一只美丽的蝴蝶,吸引了自己的注意,悄悄地跟过去观察它那对美丽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态,它自由自在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很多,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交警指挥,餐桌上的闲聊,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感受生活,作文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

三、观察是作文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留心观察就要让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参与生活、参与实践。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想象,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例如写一种花,我把一盆月季花搬进了教室,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发现月季花的茎是浅绿色的,上面还有条纹;我发现茎的上面有小刺,红红的、尖尖的,摸一摸很扎手;它的茎由下往上看是由粗到细的,粗的有小拇指那样;它的茎还分出许多枝杈,像鹿角那样好看;我发现月季花的叶子多得数不清,有大有小,有深绿色的,有浅绿色的,还有稍微发黄的;我发现每个枝上的叶子都是五片,显得很团结,好像召集在一起开会,说悄悄话;我发现有一片叶子藏在里面了,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捉迷藏呢!……学生的发现和想象力,就在这观察实践的活动中得以展示,他们情绪饱满,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还担心写不出好作品吗?应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在观察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体验。

四、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千人一腔。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指导作文。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小作者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五、仿写是作文的途径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也就是说:课文就是范文,就是仿写的样板,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在仿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学哪方面,练哪方面,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所依托,有所效仿,逐步掌握作文的技能,做到在仿中创新,在借鉴中立异。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我利用文中“杨梅果”这个片段启发学生练笔。首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其次引导学生说出杨梅的可爱之处是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最后让学生依照文中介绍“杨梅果”这个片段进行仿写。学生通过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出现了一篇篇佳作。如有位同学写的《桔子》:“桔子的形状呈圆形,而且两端扁平,遍身生着许多‘疙瘩’,未成熟的桔子穿绿色的外衣,熟透的桔子穿黄色的外套。脱掉它的外衣,可以看到渔网似的桔络网着桔果,桔果呈月牙形,紧紧团结在一起,掰一掰放到嘴里,甜甜的汁水就像糖水一样流淌出来,感到清香甜美。你把它咽下去后,还有一股香味留在嘴里呢!”这个片段写得有新意,不但写出了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而且把一个个桔瓣想象成团结在一起,有深度,表达了要团结的主题。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灵气的熏陶,提高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不断增加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了表达能力。

六、创造是作文的体现

学生作文训练发展的过程大体是:大同小异(仿造)→大异小同(改造)→百花齐放(创造)。在学生潜心于“蓄”的同时,我努力指导学生尽情地“创”,以求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的境界。我要求他们不受范文的束缚,尽早尽快地脱离模仿,独立作文。我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炼意求新,训练其思维的新颖性;选材求异,训练其思维的开放性;布局求变,训练其思维的独创性;行文求活,训练其思维的形象性。平时经常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思想、独特的发现和独特的表现,将老师传授的作文技巧融会贯通,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比如写《我的同桌》时,一位学生就一反大家写同桌好品性的模式,介绍了同桌的弱点:课上交头接耳,“我”好言相劝,他却无动于衷;作业不全,“我”耐心查询,他竟若无其事。小作者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不思进取的同桌形象,但他没有一味抨击,而是采用抒情的笔调,深深地呼唤,企盼同桌猛然警醒,积极进取。如此立意、选材、构思,不可谓不新,称得上是有“个性”的习作,颇具感染力及号召力,令人读后不忍释手。实践证明,由于我注重指导学生全力地“蓄”,尽情地“创”,使他们“蓄”与“创”并进,潜能被充分地开发、挖掘,作文水平大有长进,其文化素质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喜欢和写出好的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素材,需要学生有一双善于观察与发现的慧眼,需要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更需要教师叩响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体验,对未来的向往。

猜你喜欢
桔子想象作文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快乐吃桔子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桔子味
桔子熟了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剥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