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清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认识世界、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是一个尤为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情景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众多小学语文老师对开展情景教学的方式展开广泛探讨。
一、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情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性差等缺陷,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相对低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情景教学,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等特点,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加以分析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开展课文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进行扮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可由学生扮演课文中父亲、儿子及救援人员等,通过对课文情景剧的表演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分析能力及对课文价值情感的领悟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在学习《长相思》等诗歌时,可由学生进行朗诵表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学生喜欢色彩、有声事物,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图片、视频及音乐等进行教学,增强情景给学生带来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教学,加深学生认知
小学生对多数事物的认知能力存在明显不足,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较难接受。因此,在情景教学中,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情景教育。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对《松鼠》、《珍珠鸟》等说明文的学习中,可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松鼠、珍珠鸟等形象,并与课文中所描写的动物的外形、颜色及叫声等方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认识生活中的各类事物,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在对《触摸春天》的学习中,多数学生体会不到盲人的生活世界。因此,老师可指导学生联想夜里停电时,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场景内内心产生的恐慌。并指导学生模拟盲人的生活方式,蒙上学生的眼睛让其接触各种物体,直观体会盲人的生活,增强对盲人等弱势群体的同情心。通过上述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培养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教学效果也较差强人意。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因其直观、方便、新颖等特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在情景教学中,老师运用多媒体能充分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桂林山水》等风景类课文的学习中,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桂林著名景点的相关照片并为其配以舒缓音乐,在多媒体营造的氛围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及大自然的神奇,提高审美能力。如在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可播放圆明园及圆明园内相关文物的相关视频,指导学生观看后发表学生的观后感。通过视频直观的展示历史,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发表观后感,在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多媒体的运用能减少老师板书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向学生灌输更多知识。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而且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四、准确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词汇量积累较少,对语言的运用能力相对不足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在情感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用词的准确性。在情景教学中准确运用语言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触摸春天》学习中,提问题目为什么要用“触摸”这个词,因为文中的小姑娘是个盲人,无法看见春天的景色,只能凭触觉感受春天。通过“触摸”,能感受到盲人小姑娘的坚强,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此外,语气在情景教学中也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疑问、惊讶、悲伤、欢快、感叹等语气加以运用,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触摸春天》课文中“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在朗读这句话时,要加重“竟然”、“奇迹”二词的语气,读出作者的赞叹及难以置信的感情,感受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通过上述方式进行情景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词汇及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文章语言情感的领悟力。
五、结语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本,更重视学生的感情变化及素质的培养。开展情景教学,能帮助学生增强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在情景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现代技术飞速发展,老师也要与时俱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运用语言艺术,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情景教学是培养小学生价值观、提高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