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女司机”事件中的舆论特点探讨

2015-09-10 23:52孙怡君王颖吉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女司机编码网民

孙怡君 王颖吉

【摘要】“暴打女司机”事件是2015年一起比较典型的舆论事件。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舆论发生了两次转向,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网易新闻和新闻回帖清晰展现了舆论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抽样分析显示,在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舆论的转向并非断裂式的,而是展现了其内在逻辑性和相承性。其次,该事件的舆论中虽然存在着大量非理性因素,但理性和公共性因素一直占有相当比例,并主导着事件的发展。随着事件的进展,舆论更是经历了一个越来越理性化的过程,并最终走向了冷静化和多元化。

【关键词】暴打女司机舆论转向理性

一、研究缘起

“暴打女司机”事件是2015年5月发生在成都的一起交通事件,事件首先由社交网站上流传的一段打人视频引起人们关注。5月3日晚,新浪资讯台官方微博发布该信息后迅速被转载,当晚就有上万的网民评论和转发。5月4日凌晨,打人司机被警方刑事拘留,悔过道歉的视频公布。同一天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记录了从两车不文明驾驶行为和斗车过程,引发关注度激增和舆论态度明显转变。在舆论压力下,5月11日,女司机道歉信发布,舆情再度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互联网发展,舆论转向成为受到关注的社会现象,“暴打女司机”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不少媒体报道认为,在男司机行车记录仪视频公布后,舆论发生了“大逆转”,民众从“一边倒”地谴责打人者,转而众口一词地认为女司机该打,舆论呈现出令人惊讶的断裂状态。这种断裂是否真实存在,两个阶段的舆论有没有内在连贯性?这是本文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在事件最引人关注的第二阶段,也是延续时间最长、受关注度最高的阶段,舆论压倒性地支持施暴方。媒体认为这是民众的非理性、私利性的表现,让人“匪夷所思”①,有媒体批评舆论“跑偏”②甚至于走向失控,体现了“对私力救济的迷恋”“对暴力的崇拜”和“法律意识的淡薄”,③“让人不寒而栗”④。网络舆论的理性程度涉及网络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的第二个阶段中,这种看似不理智和私利性的舆论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本文予以关注的第二个问题。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根据事件发展历程,分析各个阶段的舆论情况和不同阶段的舆论变化。

二、研究方法

1、抽样与样本

在“暴打女司机”事件中,网易新闻较早转载了事件第一阶段中《华西都市报》的新闻报道,在同类网站中成为舆论集中讨论的场所。事件发展的各阶段,网易新闻论坛都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数量和持续性的讨论,构成了质量较高的网络舆论样本。

从5月3日到5月11日,网易新闻中受到网民集中讨论的事件新闻贴共有6篇,对应着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2篇对舆论扭转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关键报道的参与度最高。

经过统计的三个阶段舆论关注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可以明显看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第二阶段是舆论讨论的一个高峰期,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舆论关注量猛增,随后的第三阶段,舆论关注度有所下降,事件逐渐走向冷却。

本文选取三个阶段中4篇参与度指数高的新闻贴(《成都一名男司机把女司机拉下车后痛殴(图)》《行车记录仪拍下成都女司机被暴打前情:连续变车道》《成都女司机被殴事件细节:两次“斗车”互相喊话》《成都被打女司机致歉:驾驶陋习一定改》),将网民讨论作为样本。为了获得特定阶段中的舆论态度,研究为4篇新闻回帖的样本范围设定了时间限制。在三组新闻贴下,我们从网民评论中各抽取800条进行整理,为了保证搜集的回帖的质量,排除了那些没有实际内容或者重复的回帖。

2、类目建构

本研究由二位编码员进行编码。在正式编码前,两位编码员首先抽取200条帖子,对网民态度类型、态度原因和网民关注角度类目进行预编码,然后根据结果修改编码表。当编码表确定后,编码员对评论进行正式编码,然后核对编码结果,讨论编码中出现的问题。在取得编码经验后,分别对全部的2400条回帖进行编码,通过数据库软件筛选出二人的不同编码后,由研究者对不同编码的帖子进行最终确认。本研究内容编码类目如下:

(1)网民的态度类型

事件中舆论态度强烈而鲜明,网民的态度类型大致分为三类:支持、反对和中立。

(2)网民持某种态度的原因

网络评论中态度选择的背后存在某种原因,对态度原因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舆论发生变化的原因。针对实际情况,事件的三个阶段中有着具体的原因类目。

(3)网民关注的角度

网民关注的角度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法律、道德、公共安全、舆论力量、固有成见、情绪宣泄。可以分为理性/非理性,公共利益/私人利益两个维度。

三、研究发现

1、第一阶段舆论分析:支持女司机的舆论超过反对女司机的舆论

按照以上类目建构,通过抽样样本分析,第一阶段网络舆论态度的统计情况如下:

支持女司机的观点占58.5%,反对女司机的占38.75%,持中立态度的占2.75%。在事件开端,舆论的立场就非常鲜明。支持女司机、反对男司机打人行为的态度占大多数,但仍有38.75%的人反对,蕴含着舆论转向的因素。

对女司机抱支持态度的人中,17.125%是从法律角度作出的判断,41.375%是从道德角度作出的判断。道德性因素在该阶段支持女司机的舆论中占优势,而道德因素具有不稳定性,极易从理性判断变为非理性的集体情绪宣泄。

在38.75%反对女司机的原因中,“肇事逃逸”(14%)和“危险驾驶”(3.875%)是从公共安全角度出发作出的理性判断,而“猜测细节”(11.875%)和“标签化”(8%)是网民一种预存立场的表现。

可见第一阶段舆论已经暗藏扭转性因素,为第二阶段舆论的转向埋下了伏笔。

2、第二阶段舆论分析:反对女司机的舆论成为压倒性的多数意见

事件发展第二阶段,网络舆论的编码和统计结果如下:

从第一篇文章发布时的5月3日20: 23:30,到第二篇文章发布后的5月4日19: 39:33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支持打人者从原来的38.75%一跃为90%,而反对打人者的声音从原本的58.5%迅速降至与中立立场相同的5%。这证实了舆论转向的存在。这时,舆论态度变得高度统一,任何非主流的态度观点都会遭到网民的群攻。

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随着事件信息的进一步完善,从道德和情感角度支持女司机的舆论已经基本消失,舆论转而采取“事实角度判断”(1.75%)和“法律角度判断”(3.25%)作出判断。与舆论主导情绪相悖的这部分舆论显得极为冷静,并没有多少情绪因素的介入。

在反对女司机的舆论中,随着信息的完善,第一阶段中“猜测细节”“标签化”的原因已基本消失,而公共安全角度的考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这一阶段舆论中,三个原因占据重要位置,包括“危害行车安全”(62.875%),“态度嚣张”(22.375%)和“泄愤”(4.75%)。认为女司机“危害行车安全”的舆论延续了前一阶段从“肇事逃逸”和“危险驾驶”角度对“公共安全”这一理性、公共利益角度出发的认知,这部分观点占持同样态度的舆论的72.6%。可见即便在一片看似不理性的反对女司机支持打人者的声音中,理性的原因仍然占据着很大比重,舆论并没有走向集体非理性,或失去控制。第二阶段的舆论变化,很大程度是因为女司机的不文明驾驶行为将事件性质从个人纠纷变为一起公共事件(见表1)。

3、第三阶段舆论分析:舆论走向冷静和多元

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舆论的统计结果呈现如下:

在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单一的压倒性舆论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虽然反对女司机的观点占37.375%,仍然多于支持女司机的20.25%,但它们都不再是舆论的主流。对事件进行反思的人(42.375%)开始占据主流。在第二阶段4日到11日长达一周的时间中,公众的情绪性已经基本得到了释放,舆论正走向冷却。而女司机方面道歉的到来,促使冷却了的公众情绪进一步走向理性反思。

进一步分析态度形成原因,我们可以看出,第三阶段的舆论带有总结和回顾的特点,体现了这一时期舆论在情绪逐渐消解的趋势下,理性逐渐复兴的过程。舆论中还出现了对网络舆论本身的反思(13.75%)以及对自身驾驶行为的反思(1.75%),表现了讨论质量的提升(见表2)

4、三个阶段的综合分析:理性与非理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两个维度

为了更好地分析舆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研究按照类目建构分类,对三个阶段的评论进行了具体分析,做出理性-情绪的归类,统计结果如图2。

虽然“暴打女司机”事件带有较强的情绪性,但三个阶段中,理性型的舆论一直高于情绪型的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情绪型的评论比例逐渐降低,理性型的评论比例逐渐提高。

舆论还体现了公共利益-私人利益维度的分野。我们以前两个阶段的舆论为分析样本,将舆论划分为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和其他三类。对抽样样本进行具体分析统计后,得出结果如图3。

统计显示,两个阶段中,公共利益维度的比例一直明显高于私人利益维度。即便在舆论发展的高峰期,虽然反对女司机、支持打人的声音直观地表现出情绪性强的特点,其背后仍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公共利益考量和理性因素。随着讨论的继续,“暴打女司机”事件发展到最后阶段,基本上进入了一种理性的公共讨论。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本文开篇提出的两个问题作出一个大致的回答:

首先,在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舆论确实发生明显转向,但并非断裂性的,而是体现出了合乎逻辑的相承性。

其次,舆论始终混杂着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但暗藏的理性主线不断引导着事件发展,舆论并未走向失控,反而经历了一个公共性和理性逐渐加强的过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机制及其治理研究”研究成果,编号:11BXW036】

参考文献

①《男子暴打女司机的三层“匪夷所思”》,http://opinion.huanqiu.com/editorial/2015-05/6354956.html

②燕农,《暴打女司机:跑偏的舆论发酵当止》,http://opinion.people.com.cn/ GB/n/2015/0512/c1003-26986874.html

③《解析“暴打女司机”的罪与罚:行车文明不是靠打》,http://society.people. com.cn/n/2015/0509/c136657-26973079-2.html

④圣祥,《为暴打女司机叫好让人不寒而栗》[N].《中国青年报》,2015-5-05

(作者:孙怡君,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王颖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女司机编码网民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
温馨提醒
女司机到底靠不靠谱?
就剩一百元
有感“网民节”
2.9亿
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