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碎片化传播

2015-09-10 07:22华汉泽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媒介受众

华汉泽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网络时代导致碎片化传播的三方面原因,分析碎片传播带来的人人都有麦克风和信息发布随时随地两大优势,并指出碎片化传播带来的受众注意力分散、传播过程中由于监督缺位导致信息失真等方面的弊端。

【关键词】网络时代碎片化碎片传播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词一开始是对社会转型的描述,意思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从新闻传播的过程来看,我们也可以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分散化”、“片段化”。所谓碎片化传播,就是指完整的信息借助网络、无线电、纸张等媒介,通过再编辑,使得传播呈现为零散的描述形式,从而将信息、受众与媒介细分化,新媒体平台使得碎片化传播这一现象更为普遍。本文主要讨论借助网络进行的信息碎片化传播。

一、碎片化传播的原因

1、媒体激增

数字报、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形式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受众可接触的媒体种类变多、数量变多,接触行为变得更为便捷。然而,除去日常的工作生活,受众能用于接触媒体的总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均摊给各媒体的时间变少,接触单一媒体的频次也变低,这就使得媒介机构的传播活动只能通过碎片化的方式接触受众。

2、社会分层

不同的受众群体拥有不同的媒介接触和选择习惯。受各类媒介自身优势和受众个体喜爱等方面的影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虽然覆盖的受众范围有限,但也享有各自稳定的核心受众群。

受众被报纸、电视等传统观念中的强势大众媒体垄断的局面已被打破。社会阶层的分化最终导致了多种媒体的崛起并存,受众出现“碎片化”趋势,进而使得传播活动呈现出“碎片化”。

3、需求个性

每一个人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媒介资源浩如烟海,我们拥有众多媒介选择,因此,选择某一特定媒体的概率其实很小。以广播电视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只能收看到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因此选择中央电视台和省台收看节目的概率就会比较高,但是近十年来随着网络和数字电视的发展,可供受众选择的频道数量大大增加,这就直接导致了某一特定频道被选择的概率降低。

传统媒体受到版面、播放频段等客观限制难以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但数字新媒体却因其海量、非线性的优势,可以充分满足受众各式各样的兴趣,从众多媒介中排列选择出自己爱好的信息,这也使得个人化的传媒信息消费成为可能。

二、碎片化传播的优势

1、人人都有麦克风

碎片化传播给予了每个人平等的传播权。网络时代,话语权不再紧紧握在传统主流媒体的手中,广大普通民众只要不违背法律和新闻伦理,都有发布合法信息的权利。以微博、脸书等为代表的社交新媒体,不仅成为重要的联络工具,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地。

当信息经由新媒体向公众发布后,受众可对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且可由其他用户评论、转发。在这样的互动中,信息以树状形态不断向更大的受众群体扩散,这些零散的意见、评论以碎片化的传播状态,起到补充、验证事实的重要作用,使信息传播成为一个全民参与、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

2、信息发布随时随地

通过网络进行的传播活动使得信息传播在时间和地点上更为便捷,尤其是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的信息发布几乎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自媒体相较于传统的权威媒体、主流媒体不需要层层把关,在选择和发布信息的过程中节省了大量时间和工作量。通过用户自有的人际关系网络,海量碎片信息得以发布。以微博为例,140字以内的单条简短信息,用语直白,群体参与门槛低。有人甚至认为,自微博诞生之后,平民与莎士比亚被放到了同一高度。

三、碎片化传播的弊端

1、注意力分散,阅读浅层

网络时代,信息海量呈现,冗余现象严重,受众的注意力不由发生分散,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轻松幽默、趣味性强的信息更容易受到读者的青睐,社会节奏的加快也促使人们可用时间变得零散而破碎。快节奏的阅读催生了段子文化,这种文化氛围又反作用于受众群体,受众更倾向于浅表地对信息内容进行思考,甚至一阅而过,不加思考。

此外,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被快速复制和传播,这种轻松、跳跃式的接受、传播方式使得深层次的阅读变少。信息发布时效性不断提升,但信息的深度却不断降低,人们为了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而放弃深层次的阅读与思考,逐渐变得缺乏耐心去读厚重的书本,不再沉下心来进行长时间的思考。

2、监督欠完善,信息失真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话语权逐步下放,而自媒体由于信息传播者媒介素养良莠不齐,且发布信息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把关,经由网络发布、传播的信息失真情况严重,特别是微信、微博上谣言泛滥。

据近年来的《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此外,微博平台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很容易造成信息阅读者和转发者的断章取义,难保信息的完整性。加之转发操作极简,造谣的成本很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失真,最终导致部分受众只能获取完整信息中的个别片段,而这与信息的定义,即消除不确定性是相背离的。□

参考文献

①郑莞雨,《社会化媒体浪潮下的碎片传播分析》[J].《中国广播》,2011(11):67-68

②杜松源,《网络信息受众碎片化研究》[J].《信息工作研究》,2014(15):93-95

③林楠,《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现象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4):47-49

④张扬《碎片化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J].《理论与实践》,2012(3):19-21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媒介受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网络时代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