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耕 王珏
【摘要】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主角。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制作的异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杂”、“活”、“稳”节目形态的共同特征;二是存在“高”、“全”、“冷”制作方式的异同;三是存在“多”、“少”、“弱”等节目水平的差异。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制作特征比较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作为电视新闻的“主力军”,可以提高观众的新闻素养,有益于他们更清醒地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准确把握社会脉动。不论是从节目的收视率还是业界的口碑来看,此类节目在制作水准和制作方式等方面都属上乘。
一、“杂”、“活”、“稳”: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形态的特征
电视新闻节目以其具体形态为标准,一般分为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调查类节目、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消息类节目等。①电视新闻杂志,是指凭借电视媒介,以图像、声音、文字等为传播符号,运用杂志的专栏化分类编排方式,将不同内容、形式的多个新闻报道整合为一个整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20世纪50年代初,“电视新闻杂志”这一概念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副总裁西尔维斯特·韦沃首先提出,是一种编排手法类似于杂志的深度报道新闻类型。②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西方更关注新闻事件中的戏剧性情节,更在乎通过事件细节的选择和画面语言的表达来体现记者的主观判断,往往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事件中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冲突,并水到渠成地接受记者在新闻片中巧妙表达的价值标准和爱憎尺度。”③
在美国三大电视网的节目表中,电视新闻杂志是一种基本的新闻节目类型。公认的现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杂志的鼻祖是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1968年,唐·休伊特创办了这个栏目,同时也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这样一种全新的节目类型。就在CBS开办《60分钟》的第二年,NBC看到了这一节目类型的发展潜力,也在黄金时间开播了一档新闻杂志栏目《王牌星期二》,但是这档节目并没有取得像《60分钟》那样的成功。
《60分钟》运用一期节目呈现多个新闻题材的形式,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形态,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之一,被《纽约时报》称作是美国电视上最受人尊敬的新闻杂志节目之一。从开办至2013年10月,《60分钟》节目总共获得了106项艾美奖,这一纪录超过了任何一家电视网的任何一个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它还保持了另外一项纪录——从1975年12月7日至今,它是美国电视网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历史最长的电视节目。这样一档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全球具有很大的影响,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葡萄牙、智利、墨西哥等国都曾打造自己国家版本的《60分钟》。《60分钟》王牌主持人的推出与明星记者的塑造,以及对于真相的追求和它对故事的编排手法迎合了观众的收视期待,并共同保证了《60分钟》的成功。④
相较于《60分钟》凭借节目独特的魅力一直处于“高收视、好口碑”的状态,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办的《东方时空》栏目经历了多次的改版才坚持至今。《东方时空》这个45分钟的杂志类新闻节目从一开始就倍受关注,被许多电视研究者所称道,认为它是中国电视节目改革的开创者。
《东方时空》最初的栏目定位为集新闻、娱乐、服务为一体的节目。1996年1月27日,《东方时空》改版后,突出了“新闻杂志”的特征。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再次改版,不仅时长由原来的45分钟增加到2个小时,而且集专题、新闻资讯于一体,凸显新闻性、服务性的特点。从2004年9月1日开始,节目由早间7:15首播变成18:14到19:00首播,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联合形成晚间档新闻板块。2008年3月24日,《东方时空》每天改为20:00-20:55在新闻频道播出,这次改版淡化专题,大大增强了对实时新闻的报道。经过多次改版之后,《东方时空》增强了对时事新闻的报道,内容上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深度化的特征,再次展现了“电视新闻杂志”的特性。⑤
二、“高”、“全”、“冷”: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制作方式的异同
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制作方式的共同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节目定位“高”,二是环节设置“全”,三是节目包装“冷”,但是在制作的具体方式上存在差异。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在定位上通常将高收入、高知识水平、高职位的“三高”人群作为目标收视群。这类人群通常收看电视的时间不多,对新闻节目要求较高,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浏览新闻。内容上,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多关注社会上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和易被人忽略的重点事件,通过探究不同新闻事件的背景、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预测事件的走向,让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整体的把握。
从选题范围和结构安排两个具体制作方面来看,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60分钟》和《东方时空》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60分钟》的选题倾向具有故事性的题材,或者说更擅长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新闻。每一期分为3-4个大板块,播出2-3个深度报道。《60分钟》的现任总制片人杰夫·费格曾认为:《60分钟》“没有选题标准,每年只播出110个故事。所以我们的选择就是一部分政治、一部分艺术、一部分探险,还有一些是关于战争的。我们每次接下来的所要播出的故事是很难想像的,但是它一定是好的。”⑥
而《东方时空》的选题则更注重时效性。除特殊的专题节目之外,日常的节目板块细化,播报的新闻数量较多。以2014年8月19日的节目为例,这一期节目报道了《伊拉克局势——库尔德武装完全控制摩苏尔大坝》《日男子被“ISIS”极端组织挟持杀害》《村官贪腐窝案频发广州重拳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美国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察枪杀事件》等十余条新闻,这些新闻都属于当时所发生的时事新闻。
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内容设置环节讲求“全”,结构层次分明。开始通常是由主持人或记者以出镜或旁白的方式介绍整期节目的内容,在此之后播出不同板块的节目内容,板块之间由主持人或记者的点评串联起来。节目的最后,由主持人总结本期节目,代表节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此外,由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整体的风格较为严肃和庄重,因此在节目包装上风格偏“冷”。从外部形象上看,节目所采用的音乐除了标志性的开场和串场音乐外,节目播放中极少用到背景音乐,避免干扰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为符合节目的定位,此类节目不论是栏目标识的设计还是演播室的布置所采用的颜色多为冷色调,衬托节目的冷静和专业的形象。
三、“多”、“少”、“弱”: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制作水平的差异
无论是《60分钟》,还是《东方时空》《新闻周刊》等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主要是一种以电视深度报道、分析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新闻节目。中外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制作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在电视主持人、内容表达形式,以及品牌创新等方面。
第一,主持人效应:多样与单一
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的主持人都有记者的从业经验,新闻采编的业务水平高,明星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和灵魂。我国除了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已形成固定搭配外,包括像《东方时空》在内的大多数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主持人都经历了多次更换,明星主持人效应较弱。此外,《60分钟》的主持人集记者与主持人于一身。一般情况下,《60分钟》的每期节目有3—4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的主持人,它特别重视出镜记者在整个节目中的参与。《60分钟》的主持人全程参与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采编、制作等环节,所以,在报道节目时,其主持人能够选择最佳的述说方式,并且充分传达节目的思想。⑦与之不同,《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和出镜记者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它的主播只需在演播室流利地播报记者的稿子。
第二,节目内容表达:丰富与片面
深度报道既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核心要素,又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重要考量标准,国内此类节目“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提供足够的事实信息,或者让事实信息在同一个层面简单重复”,对于新闻事实的把握过于简单化,没有将事实背后的意义传达给受众,而是流于简单甚至片面。
第三,节目品牌打造:众多与稀少
美国的杂志类新闻电视节目《60分钟》、《20/20》《日界线》,分别是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品牌节目。《东方时空》《新闻周刊》等节目也是国内的品牌节目。省市级电视台无意打造新闻品牌节目,基本上都忽略了可以接受此类节目塑造电视台整体形象的做法。因此,这就导致了国内杂志类新闻节目品牌创新的缺乏。
总之,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主角,长期以来在各个国家都受到观众的热捧。《东方时空》和《60分钟》是中美两国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作为两国此类节目的“开山之作”至今仍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制作观念与制作方式存在一些异同,在制作水平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别。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为了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必须更好地吸取国外成功的制作经验,让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既立足本土又与世界同行。□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项目编号:12&ZD003);湖南省重点社科基金课题《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突破向度研究》(项目编号:13ZDB05)】
参考文献
①②孙宝国,《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J].《现代传播》,2007(2):61、182
③程梁,《美国CBS〈60分钟〉电视新闻杂志研究》[D].苏州大学,2009
④康来成、郭俐红,《美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现状研究》[J].《传媒》,2007(7):63
⑤杨志平,《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杂与不杂的是与非——以〈东方时空〉的第五、六次改版为例》[J].《媒体时代》,2011(12):32
⑥王利芬:《对话美国电视》[M].中信出版社,2006:94
⑦封采,《〈60分钟〉的启示:记者主持人的作用》[J].《传播与版权》,2004(5):80
(作者:何春耕,博士,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王珏,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影视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