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讲知识青年的故事

2015-09-10 07:22畅婉洁
民生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清华公务员公众

畅婉洁

43万用户、全年175万单篇最高阅读量、4500万阅读总量、20万日平均访问量、全国微信500强、文化阅读类前30名……这些数字,都是微信公众号“灼见”所收获的果实,而这些果实背后是一个年轻清华人的付出。

张鄂,“灼见”创始人,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即将获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学位。

灼见就是各抒己见

与张鄂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清华大学校园。张鄂指着清华的中央主楼骄傲地介绍:“我们的中央主楼是仿照莫斯科大学主楼建造的。”

对张鄂而言,清华是一片沃土,只要怀揣理想的种子,这里就能提供发芽的养分。正是清华塑造了张鄂,孕育了“灼见”。

微信公众号“灼见”创立于2014年3月,3个月内便粉丝过万,如今已拥有约43万订阅者。谈起为什么起名“灼见”,张鄂说,“当时想到的是真知灼见。真知,我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厚度,我觉得任何人都没办法说自己的观点就是真知。但灼见却是观点类的,我有我的观点,你有你的观点,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灼见”就这样诞生了。

凭借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和独特的视角,在今年总理记者会期间,他编辑撰写了《总理记者会翻译还是张璐!当今中国第一女翻译》及《两会高翻是如何炼成的?》两篇文章,文章发出4个小时后阅读量过10万,之后被《人民日报》官方微信等媒体转载。

张鄂对新闻热点有着独特的感觉,正如他所说,“这是我擅长的”。“两会期间,大家都在关注总理怎么样,我觉得从我的账号角度出发,应该更多关注青年。”

紧跟热点、把握目标受众群体,是“灼见”创办以来不变的宗旨。“我觉得女翻译挺有意思,于是就在网上寻找资料,花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整理好,就有了那两篇文章。”找好切入点,寻找有意思的角度,这也是张鄂运营公众号的心得之一。

“现在做微信,版权是个大问题。”先授权,再传播,是张鄂的原则,“我是在去年6月开始有了版权意识的。我是一个人,不可能都是原创,所以会有一些转载,但转载一定会经过作者授权。”

“一定要尊重作者,一定要有原则有节操。”目前,“灼见”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有了自己的专栏作者。这些作者不僅为“灼见”提供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张鄂看到了平台的力量。“这里能让有才华的人传播他们优秀的作品。”“灼见”的定位正是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

2015年新年,“灼见”推出《2014年度“灼见”十大专栏作者》以致谢。其实,“灼见”的专栏作者远不止10位。其中既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步入职场不久的青年和高校老师。

自创建以来,“灼见”的文章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视点官方微信等媒体转载。

另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的3位专栏作者通过“灼见”发表文章,后被出版社看中,计划结集出版。

“灼见”创始人张鄂

“灼见”的传播学

在做“灼见”之前,张鄂在《人民日报》微博有过3个月的实习经历。“张鄂是在2013年底过来实习的,当时跟着值班编辑负责寻找新闻线索,他对新闻有特别的敏感性,‘灼见’是在离开这里创办的。”《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的张世悬回忆道。

张鄂也曾在清华研究生通讯社做过记者,并在研究生团委做过宣传工作,常有机会参加各类活动,接触各专业的人,认识了清华的众多校友,接触到了无数名师大家。

“离开清华,‘灼见’要成功难以想象。”张鄂这样总结清华对他创业带来的影响。“我觉得我读的不是专业,我读的是学校。”

“‘灼见’本身没有商业基因,但‘灼见’的成功运营却证明了我的新媒体运营能力。”“灼见”运营小有成就后,他还帮助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公众号做了运营方案,并负责公众号的日常运营。从大众的角度出发,紧跟热点,进行科学普及,单篇阅读量从最初的几百提升到了现在的几万。

从最初的兴趣爱好,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每天更新,张鄂对于新媒体的运营传播有了更深的理解,“微信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终究会被另外一种传播方式替代,每一种传播途径都有自己的语言。”

张鄂的硕士论文就是基于“灼见”的运营总结出来的,题目为《传播学视域下的微信公众平台研究》,他希望结合传播学理论学习,把运营“灼见”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

创业还是考公务员

“张鄂是个特别坚持的人,我觉得他不论做什么都会成功。”来自江苏的王敏明这样评价张鄂。他是张鄂的室友,也是“灼见”成长的见证人。

即将毕业的张鄂是目前全系唯一没有确定工作的学生。“爸妈希望我无论做什么,只要开心就好。可是,家族情怀又驱使我追寻公务员之路。”

张鄂一直以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公务员。“我是从小山村走出来的,走到兰州,再走到北京,我一直认为自己会是个公务员。”

但是,“灼见”的成功不仅使他获得了物质收益,也使他发现了擅长的新媒体领域。“亲戚有的在创业,出于家族情怀,我觉得我应该做公务员,可我发现自己最擅长做的还是新媒体。”

“如果要创业,政务新媒体是首选,最后才有可能考虑企业新媒体的运营。选择政务类,是因为跟自身相关,我的优势在于资源和渠道。”清华有很丰厚的资源,这对张鄂来讲是重要的信息宝库。

在跟一些投资人接触后,张鄂否定了寻找投资、盲目进行创业的想法。“如果开始创业,我要留在北京,会首先选合作伙伴。北京的资源和机会是别的城市无法替代的,人是最重要的,人对了事情也就对了。微信要借势传播,创业更要借力使力,才能合作共赢。”张鄂说。

猜你喜欢
清华公务员公众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篮球公务员
清华,北大,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