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思考

2015-09-10 07:22丁慧丁清烨
人民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建思考

丁慧 丁清烨

【摘要】基层党建工作一直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梳理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从强化重视程度是关键、加强制度化建设是保障、重拾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是根本、创新党性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基础、人性化工作是支撑五个方面,浅显地提出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基层党建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党建工作一直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在部署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突出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最终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一线工作,起着强基固体、凝聚人心的作用。但活动经费分散情况、党员活动的实效性问题、党员的作用问题、支部领导班子建设问题依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绊脚石,需要去探索、去创新。

部分领导的重视程度较低,动力不足。领导重视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凡是基层党建工作做的好、精、细的支部,领导的重视程度就很高;凡是基层党建工作做的一般、应付差事的,领导重视的程度较低。

一是部分“一把手”思想上轻视,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党建与业务发展“两张皮”情况,重经济工作、轻党建工作,相对业务工作而言,党建工作处于薄弱环节、是次要的。表现为开展党建工作力度不够,检查工作时多看表面文章,普遍存在被动应付上级指示和精神现象。

二是部分领导行动上轻视,基层党建工作的推动力不够。主要是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不能拧成一股绳,做不到同心协力,工作上互相拆台。当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发生冲突时,往往是不接受党务工作,造成党务工作无法得到积极主动的推进。

党员活动缺乏实效性,调动党员的积极性难,战斗力不足。党员活动缺乏实效性,党员的积极性不好调动,尤其是年轻一代。一是对党支部组织的活动漫不经心,感觉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二是对整个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发展漠不关心;三是党员活动起不到党性教育的目的,调动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难,甚至部分党员出现排斥的情绪。尤其是青年党员,利用网络接触东西很多,类似于讲党课、参观红色或爱国主义基地之类的活动,起不到党性教育的真正作用,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

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意识淡化,服务意识不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重要的是服务于人民大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部分党员只重视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自私,冷漠,缺乏宗旨意识和正义感。在思想上淡化、漠视,行动上混同于一般群众,服务意识和素质都与党员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着党建内生动力的发挥。

一是部分党员工作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习惯于通过发布命令、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来推动工作的进行,工作职能实现不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是部分党员政治、业务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主要是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本领不大、办法不多,停留于为服务而服务的被动工作状态,引领和带动作用不强。

三是部分党组织个性化服务不强,服务方式有待丰富。存在着“真空”和“盲区”,找不准切入点,同群众联系、沟通还不够密切。服务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主动性、创新性,上级党组织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活动载体和组织形式创新不够;服务手段比较传统,服务载体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根据特点设计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个性化服务不强。

四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服务机制有待完善。少数党组织领导责任意识不强,考核标准不明确,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不健全,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有力的贯彻执行。

党员活动经费不足且分散不均衡。党员的活动经费基本上靠上级党组织提供,按编制人员人头向下发放,但财政所给的经费是有限的,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处于不足、分散不均衡状态。导致许多相关的服务活动无法主动开展,影响了服务效能、制约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部分支部每年得到的经费数额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部分党支部能得到人头经费,够日常开支,如果想搞点党建活动,需向上级打报告另行申请经费;部分单位领导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除了人头经费外,给予充足的活动经费、业务经费等;部分单位党员的总体经费充足,但分配到各支部,则出现不均衡情况,有的支部拿到的多,有的支部拿到的少。

基层党建工作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入党目的不纯,年轻人信仰缺失。政治信仰是体现党员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对XX单位进行的一次青年思想、信仰状况问卷调查显示:只有43.6%的青年认为“身边人要求入党的最主要动机”是“共产主义信念”,22%的青年认为是“权利和升迁”,选择“找到好工作”的为12.4%,还有5.1%的人更直接的填写了“面子”这一选项。另外,有42.8%的青年认为“您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个人价值”,26.4%的青年认为是“生活”,28.9%的青年认为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3.5%的青年选择了“其他因素”。可以说,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独生子女”现象造成了青年个人价值观突显的现状,多元文化、多元思潮带给青年一代的是信仰的缺失和淡化,进而表现为享受大于奉献、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社会意识、社会责任的遗失。无论是先锋模范作用淡化问题,还是参加活动没有积极性、主动性问题,活动缺乏实效性问题究其根源是社会责任、社会意识的遗失。

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心中的社会责任和意识在一点点的腐蚀掉,致使道德滑坡、爱心缺乏、党员意识淡化,混同于一般群众。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腐朽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各种思潮得到了迅猛的传播,并具有覆盖面广、难以控制的特点,冲击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思想意识。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功利主义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冲突,对人的思想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重拾大家心中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党员意识淡漠问题。

党性教育形式需要创新。一是党性教育形式单一,无吸引力。传统的党性教育方式主要是参观学习爱国主义基地、红色基地、革命教育基地、“三会一课”等,效果十分有限。

二是党建活动内容满足不了青年人的口味,无吸引力。内容往往是学习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示,政治性比较强,尤其是青年职工,感觉对自己没用,也看不出有什么“好处”,枯燥乏味,活动目的仅为了作个记录、写个心得体会,应付检查。

三是党员管理较为弱化。部分党支部存在比较重视“入口关”、弱化“进口后”现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而在入党后,除开展正常的党员组织生活外,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弱化,党员思想动态难以为党组织及时把握。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处理此问题时缺乏重视,弱化了党组织的权威性。

传统的党员活动形式实效性差,抑止了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是传统的党员活动形式很难达到党性教育的目的。其基本形式是通过开会传达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开展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参观爱国主义和红色基地进行党性教育,其结果往往是一听而过、学了就忘、看完白看,起不到加强党性教育和修养的作用,对党员缺乏吸引力,往往是流于应付形式。

二是青年党员活动需求多元化。青年党员思想多元化发展,兴趣点和需求各异,学历普遍较高、个人展示欲强,对个人和单位的发展空间及平台要求高。同时,部分党员责任意识淡薄、归属感不强,生活压力大、抗挫能力弱,亟需心理关爱与疏导。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制度化、体系化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内生动力。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精神,“等”、“靠”的成分偏多,一些工作制度老化、不够完善,不成体系。

一是权责制度不完善。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和体制摩擦的问题,政出多门,有空可钻,互相拆台,形不成合力。

二是信息制度化不完善。受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双重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大家的信息来源依然是传统的口口相传,处于越传越少的状态,这是青年党员对党员活动比较漠然、缺乏主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缺乏经费保障制度。一般情况下,党员上交党费,上级党组织按比例返回。但在现实中,基层党支部拿到的返回金额不一样,有的能拿到,有的拿不到,有的拿到一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建的健康发展。

四是考核制度不科学、不完善,起不到激励作用。党建目标考核得不到很好的运用,对考核结果差的党组织无任何约束力。尤其是在对各部门党建工作的考核上,也仅仅是停留在领导、干部职工大多数人的总体印象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和反馈机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个样。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强化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重视程度是关键。解决好认识的重要性问题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一是领导层面,首先通过学习,从思想上解决领导干部的重视问题,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党建工作是业务工作的导航灯,能起到方向标、动力器和发展平台的作用。其次,通过把党务工作成绩与业务工作成绩相挂钩,从行动上使领导班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偏不重,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普通党员层面,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让普通党员进一步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党建活动有利于激发潜能、有利于增强单位的凝聚力、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促进个人成长成才和单位健康科学发展,从而使广大党员重视党建,积极参加活动,相互传递正能量。

加强制度化建设是保障。好的制度能够起到预防和约束的作用,相反则起到阻碍的作用。如果要事物良性、科学发展,其根本还是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因此制度化建设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当前,大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能够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预防大是大非等问题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权责制度、经费制度、信息化制度、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重拾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是根本。要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拾广大党员心中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是根本。其途径是通过学习,使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潜移默化地内置于人们心中,内化为思想、外化为党员的实际行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党员意识淡漠、发挥作用难的问题。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党员“四信”教育。缺乏信仰,人们就没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就会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无有廉耻;缺乏信念,人们就没有人生的基本信条和奋斗目标,很多人评价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挣钱、向上攀,无论手段、无论影响,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忏悔、没有上进的动力;缺乏信心,人们就缺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基本保障,没有前进的动力和决心,不敢创新前进;缺乏信任,就没有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也不会有增强凝聚力的前提基础。于是,在“四信”缺失的环境下,社会责任和意识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被看作是理所当然。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着力解决青年在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创新党性教育方式,着力培养党员“三种意识”。传统的党性教育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实效,重拾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需要从培养党员的终身学习意识、感恩意识、爱心意识入手,通过参与希望小学、贫困地区、孤儿院、慈善事业等的实践工作,用现实、用爱心、用感恩学会什么是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

创新党性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基础。创新党性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做到在满足组织需求的同时,尽量满足党员的个人需求和岗位需求,以调动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一是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促进广大普通党员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时政培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世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情况,了解单位和自身的发展空间,明确未来规划;通过职业素质培训,有效提升服务品质,深化“服务”大理念,增强自身竞争力;通过业务能力培训,更新、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夯实发展硬实力。

二是创新青年党员的教育形式,搭建交流平台。以青年人兴趣爱好与需求为切入点,搭建平台,展现青年人风采,强化创新型党组织的职能。

通过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专家的交流和考察学习,为党员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鼓励党员参与各种竞赛,开展“特长大比拼”活动。积极号召青年党员参与竞赛,使其特长能够在竞赛中得以展现,既激发了青年人创新学习的劲头儿,也使支部能够在竞赛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通过采取部分岗位向广大青年党员进行竞聘的方式,给党员提供发挥自己优势,各尽其才的平台,使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化使用。

人性化工作是支撑。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工作人性化。围绕“四心”—耐心、诚心、热心和细心开展支部工作,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功能,以调动广大党员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服务品质。

一是全面了解和掌握本部门党员的基本情况。通过《职工情况调查表》,掌握了解的基本信息;通过找党员职工谈话、座谈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心态,同时也加强相互了解。

二是乐于倾听党员心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制定“每周一巡”管理制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一线去与党员交流、座谈,对党员表现和近况做第一手的了解;通过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青年诉求反馈机制,倾听党员的实际需要和心声。领导要通过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青年群体切实解决实际需求,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青年工作平台。

三是完善工作渠道,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慰问机制,给予党员人性化关怀。通过发送祝福信息,在过年过节、职工过生日当天,发送祝福信息给党员,让其感受到支部的温暖和关心;通过微信平台,建立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渠道,多倾听群众的心声,多解决实际反映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校,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

责编/王坤娜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建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