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雨
我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每个周六都要去爸爸老友静那里上英文课。那年头妈妈很忙,所以每一次上课都是爸爸接送我。市中心威清路口有一家鸡丝豆花面离奶奶家老房子很近,有一段时间爸爸接我下课之后都要先绕到这里带我吃一碗面条才去奶奶家,雷打不动。
据他回忆,那时候这家店的老板娘还算是个美女,每周都见父女两个来吃面,总会照顾我们多加些佐料。爸爸开玩笑说,大概是人家以为父女两个相依为命,同情来着。
这家鸡丝豆花面已经有超过二十年的历史,店面很小,设施陈旧,拥挤不堪,还坐落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一直很奇怪,都说十字路口的风水不利于做餐饮,但这家店的生意却始终很旺。几年前,在它的旁边又开了几家粉面馆,无论怎么折腾生意都还是赶不上这一家。
很久之前,这家面店煮面用的灶台就设立在店门口,面朝马路;通常在马路对面就能目睹门店里热火朝天的气氛;惹得人还会暗自焦虑,如果没有座位怎么办?门口的灶台上放着两口大锅,一个用来下面条,一个用来装高汤。煮面的时候还会搁一点豆芽提味。旁边放着五六个搪瓷容器,用来盛放各种辅料和佐料,有鸡丝、豆花、花生米、脆哨(油炸猪肉丁)、葱花和香菜……当年的店小二动作麻利而精准,一勺下去,取出来的量正合适——佐料的布局也很讲究:豆花一定是平铺在面上的,鸡丝又盖在豆花的面上,其他的佐料再依次覆盖。对贵阳人来说,一碗鸡丝豆花面,与其说吃的是面,不如说吃的是佐料。
吃鸡丝豆花面一定要放点儿醋,酱油最好不加,以保护豆花的原味和色彩。我原本既不喜欢吃豆芽,也很讨厌吃鸡,唯独吃这面的时候不介意。夹一筷子,有面有鸡丝有豆芽有盐菜,还有一点碎豆花,实在爽口。还可以夹一点泡菜就着,大家“摩肩擦踵”地挤在一个空间里吃得稀里哗啦,几乎顾不得看上坐在自己对面的人一眼。
现在这家面店二十四小时营业,但我已经很少想着过来吃了。老爸至今还有这习惯,他喜欢吃贵阳的面条,偶尔路过就会去吃一碗。他看“舌尖”时很郁闷,遗憾摄制组在谈到面条时竟然忽略了贵阳。
这么多年了,这家店既没开分店,也没换门面。还是一小间,人挤人。前不久终于和老妈来了一次,然而老爸口中的美女老板已不知所踪,我们也就没有再得“照顾”,吃到最后发现,脆哨才得了三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