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炜
刘翔退役了,李娜退役了,姚明也早就退役了,三个体坛巨星都退役了。比较这三大明星,其中有些东西值得琢磨。
先说刘翔,奥运金牌、破世界纪录,其成绩没得说,但其形象,毁誉参半。这不够完美的一面,来自两次奥运退赛。北京奥运,大家都蒙在鼓里,刘翔的伤情恨不得是最高机密;伦敦奥运,疑云密布,知情人对其前景讳莫如深。两次退赛,刘翔未必能给自己做主,如今再回顾,也不知道谁能给他做主,一个小伙子和官僚组织相互纠缠,能成就巨大的荣誉,而当失败来临之际,“组织”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谁也不会维护其形象,刘翔却要独自承担自己的形象受损。从这个角度而言,刘翔一直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不能确定自己的命运——何时能参赛,何时能退役,他自己说了不算。
2003年,可口可乐第一次赞助刘翔时,主要是和教练孙海平谈广告,19岁的刘翔的确是个孩子。我们不妨来看另一个极端例子,加内特19岁时被森林狼队选中,狼队商务经理还记得,第一次商务谈判,加内特并未出现,而是在当天深夜造访经理所住的酒店,带着一伙高中同学小兄弟来谈合同。经理说,加内特这样做可不是天真幼稚,而是要给NBA这些商人一个下马威。我们从加内特身上能看到一种早熟——13岁开始打工赚钱,上高中时就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继父的关系,这是一个巨星的早熟期,这是一个偶像的自我锻造阶段。不管他后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他能给自己做主。相对而言,国内的运动员大多经历一个听话的、忍耐的青春期,之后却免不了和也是父亲也是经纪人的“三位一体”教练闹出矛盾。比如孙杨。
需要一定的智慧和一点点运气,才能处理好巨星光芒、巨大的利益、各级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这方面最让人称道的是姚明。有专业团队介入、有公众形象打造,和国家队的关系、退役的时机、影响力的延续,姚明现在还是最为国际化也最被国人认可的偶像。当然,还有李娜,她对体制的反抗成为一种叙述的基调。她对球迷的抱怨,她的个性表达,都似乎带着一股梗着脖子的“反叛劲儿”。
简单来看,姚明算是职业体育和旧有体育机制共同开发出的偶像,双方不敢说皆大欢喜,也算得上是相安无事;李娜是职业体育典范,但在这个偶像的塑造过程中,是不是时刻都要以“反体制”为标签,实在值得商榷。在刘翔的故事中,始终有太多的谜团和太多的揣测,作为一个体育明星,他虽未完成东山再起的大逆转,其成绩也算相当厉害。然而,作为一个偶像,不能把控自己的命运,不能主动传递自己的正面形象,而要为组织承担一份负面形象,这个偶像实在只能是一个半成品,他只有在为国争光之时才是闪耀的。
一个超级巨星的时代结束了,人们也在寻找和期待下一个明星——游泳项目中的孙杨或是宁泽涛?羽毛球的林丹还有更多的挖掘空间吗?女子高尔夫球选手冯珊珊——女子高球的影响力能和网球相提并论吗?国际象棋侯逸凡如何?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旧有体育机制还是要和更加国际化的职业体育共同发掘体育偶像,而职业体育公司(如盈方)也摆脱不了体育官僚组织(如篮协),在这种状况下,怎么多产生一些姚明那样的案例,实在需要多下功夫。而我们的体育明星,应该在更残酷的竞争中、更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展现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价值。我们也不能看到一个运动员,面对镜头能说出几句囫囵话,能有一点儿幽默感,就惊为天人,以为他成熟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