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嫱
近日,滴滴公司通过深夜打车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发布了北上广深的“加班楼”地图。其中,上海“加班楼”集中分布在静安区、徐汇区和黄浦区,前三名依次是南京西路恒隆广场写字楼、长乐路世纪商贸广场和延安东路外滩中心。此外,湖滨路的企业天地2号楼、南京西路的越洋广场、浦东陆家嘴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长宁虹桥的携程网络技术大楼等也挤进前10名。
若想了解上海哪些行业加班最多,不妨参考世邦魏理仕(CBRE)发布的《2014年上海甲级写字楼租户普查报告》,其中提到南京西路板块是零售业聚集的区域,上海47%的零售业租户都位于这一区域;淮海中路板块聚集了上海最多的专业服务行业企业;小陆家嘴60%的租户面积来自金融行业;黄浦板块以航运物流业为主;虹桥板块则是制造业公司的集聚地。
在很多网友自嘲“加班狗”的同时,注重加班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也许更有意义。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正处于收入扩增阶段的中国,劳动者的年工作时间平均为2000-2200小时左右,相当于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20世纪上半叶的水平。
中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呈现八大特征:加班现象仍然严重;过度劳动伴随工时闲置;男性“长工时”与女性家庭“第二轮班”并存;城乡劳动者工作时间差异大;特大城市劳动者上下班时间长;雇主比雇员工作时间长;中国人假期时间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过度劳动所导致的劳动者职业病和过劳死现象比较突出。
“舟车劳顿”成为大城市劳动者的普遍现象。上下班时间较长的城市是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日平均通勤时间都接近或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中,北京通勤时间最长,达97分钟。除了居住地较远,城市拥堵现象也是造成通勤时间长的主因之一,仍是北上广深最为严重。
要解决当前中国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关键,良好的制度设计是基础,适当差异化的工时设计是手段,基于新技术建立的工时协商机制是途径,政府宏观协助是保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加班楼”能够成为历史。(作者邮箱:gepetto@163.com)